记忆失用理论
(2023-04-04 15:12:17)分类: 学习 |
记忆失用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我们人的记忆能力分为存储能力和提取能力两部分。
我们的存储能力非常强,而且记忆一旦形成,就只会增强,不会减弱。每一件我们刻意交代给记忆的东西都会被永久储存起来。但我们对记忆的提取能力,却是容量有限,并且不断衰退的。我们平时感受到的想不起来,只是无法提取,但如果出现了某个提示,有了提取线索,我们就能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要加强记忆,重要的不是在记,而是加强提取。我们对一个事情练习提取的次数越多,强度越大,你就记得越清楚。
考试实际是在帮助学生记忆,每次考试都是一次对记忆内容的提取练习,提取练习次数多了,自然记忆就会牢固,所以会出现记忆越考越多的情况。
更神奇的是,在一项研究中,被试者要先接受有关视觉神经科学的预先测试,然后再阅读一篇关于视觉神经科学的论文,之后再真正进行测试。结果他们的学习效率比那些先阅读,后测试,但时间阅读更长的学生,要提高10%—15%。
也就是说,哪怕你没有学过测试内容,你的提取注定失败,也能增强记忆,它能让大脑做好准备,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吸收信息。而且无论是对简单琐事的记忆,还是对复杂材料更深层次的理解,都是如此。
读9遍背1遍和读5遍背5遍,哪个记得更牢?答案是后一个。想要记忆效率高,相对于重复输入,多做提取练习效果好得多。
记忆失用理论还告诉我们,我们想要更好地记忆某个知识,关键在于为这个新知识增加更多、更牢固的提取线索。而这种线索,就是和我们原本已经牢固掌握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与一个知识关联的线索越多,提取也就越容易。所以我们还需要对新学到的知识点多做联想,看看这个知识点与我们已有的知识,之间有什么关联。这也能帮助我们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