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姓氏文化再度流行的时尚

(2023-03-18 18:01:16)
分类: 学习
姓氏文化再度流行的时尚

门阀就是士族的高级版本。门阀跟士族这两个概念的最大区别是,门阀具有更客观的界定方法,这就是谱牒。
门阀士族都是树大根深,成员很庞杂,很可能过了几代之后,一个家族的成员都彼此认不全了,为了便于管理和证明,士族都会编撰家谱,记载家族成员的情况和血缘,这种家谱有个专有的名称,叫做谱牒,可以理解为门阀士族的认证标准。
所以说,对士族门阀的子弟来说,因为他们的名字被记载在谱牒当中,他们就掌握了很多社会资源,甚至社会名望,虽然没有什么法律上的特权,但显然,他们比庶族子弟拥有了更多的机会。
在寡头政治秩序下,谱牒不光是门阀大族的内部档案,在朝廷选拔官吏的时候也是最重要的参考标准。谱牒不光是各大家族自己编修,朝廷也会把最主要的门阀的谱牒编纂起来,作为重要的国家档案。一般来说,官修谱牒主要有两个用处:
一是确定精英集团的界限
二是区分精英集团内部的层层等级。
第一本明确的官修谱牒是贾弼的《姓氏薄状》,成书于东晋,而我们所知道的最后一本官修谱牒是柳冲的《种姓系录》,大约成书于公元713年,这时候是唐朝,唐玄宗李隆基刚当上皇帝不久。从东晋到唐朝前期,这大约三百多年里,谱牒一直是人在仕途上的决定性因素。
比方说前面提到的第一本官修谱牒《姓氏薄状》,虽然我们今天看不到原貌,可是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本著作体量很庞大,由七百一十二卷组成,覆盖了全国范围的十八个州,这无疑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这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后来出现的按照《姓氏薄状》所创体例编纂的《百家谱》,被明确当作选官程序的构成部分。《百家谱》出现于南朝刘宋元嘉七年,也就是公元430年,是奉当时的皇帝宋文帝刘义隆之命编写的,带有非常浓厚的官方色彩。这就说明,官方已经把大家族的家谱作为选拔官员的参照物,把社会地位和家族地位作为选拔官吏最优先考虑的条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