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睡眠往里走
(2023-01-25 16:21:11)分类: 学习 |
科学睡眠往里走
“往里走”的这个“里”字,像我们平时说的“心里”或者“脑里”。
当然,并不是生理学上的人体器官,而是在汉语的传统里,带有哲学意味的名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我们常常看到“心”这个概念,比如阳明“心”学。在这类的语境下,“心”指的不是心脏,而是和现代生理学上的“脑”有更多共通之处。
但心又不同于脑,脑强调的是理性的思考,“心是感情和感官转换的地方”。
人的感官在外界收到了信息,在心这个地方组织起来,激起感情的反应;组织起来的信息也被储存起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里有人的“感觉、知识、理解,甚至包括智慧的总和。”
心“是主导人性格最内在的一个总机关。”
一出戏,一声“娘啊——”穿透了每一个人的内心,痛苦、悲凉、无奈,在空气里回旋,全场观众,男女老少,号啕大哭。
“往里走”,就是通过观察、感受和思考,将外部世界内化成自己的观念,进而指导行为。
“往里走”是一个主动的自我修炼的过程,甚至可以说,这是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需要担负起的最大的责任。
一切的关键在于回归自我,用“往里走”的办法打造你的内心。
我们衣食住行的一切经验,都可能击穿我们精神的外壳,就像切割钻石一般,在我们的内心里留下一道刻痕。关键在于,你要允许什么样的信息进入你的内心。
芜杂的、不经甄别的信息,如同粗陋的刻刀,
会破坏心灵的结构,让人心显出畸形和丑陋来;而纯粹的、美善的信息,经过真诚的体会、深入的反思,在人心里留下的切面就光洁闪亮。
在变幻不定的世界里打造一颗丰富、稳定的内心,这便是安顿自己必经的修行。
一个合格的成年人,对自己的内心是珍视的,对“往里走”的过程是郑重的。他们懂得从庞杂的世界上选取精华的部分,做科学睡眠的养料。
前一篇:关于科学睡眠的十件事
后一篇:无厂模式的关键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