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年人的困境

(2023-01-18 18:38:07)
分类: 学习
老年人的困境

“银色海啸”这个词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西方国家出现,它用来比喻老龄人口的增加会给全社会带来海啸般的破坏力。很明显,“海啸”不是什么好词儿,这能反映出社会在看待老年人时,有一种潜在的消极态度。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医生罗伯特·巴特勒创造了“年龄歧视”这个词,并把它定义成一种因人年老而产生系统性刻板印象和歧视的过程。年龄歧视忽视了老年人群体的多样性,虽然同为老年人,但有人仍在担任重要职务。有人在工厂做工,有人躺在床上无法自理,还有人能跑马拉松,然而年龄歧视却只看年龄、不看实际,不加区分地看低整个老年群体。在这种歧视下,年轻人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甚至会在不知不觉间,不再把老年人视作同样的人类。
相关的具体表现有很多。比如我们日常语言中,并不缺乏对老年人的侮辱性描述,什么傻老头子、小老太太、老不死、老牛吃嫩草,等等。这些词无一例外都是在诋毁、嘲笑和贬低老年人,抬高那些还没老的人,好像人老了就会自动低人一等一样。
还有,你可能听过这么一个说法,老年人身上会散发特殊的“老人味”,这是一种不好闻的味道。但所谓的老人味真的存在吗?
其实一个整洁的老人身上不会有任何异味,但随着年龄增长,洗澡会变得吃力,再加上老年人的性激素分泌减少,体味比年轻人更小,所以老年人洗澡换衣服相对更少。而且随着嗅觉和视觉的衰退,他们有时也分不清自己和衣服到底是不是干净整洁的。所以如果说老年人身上有什么难闻味道的话,其实也只是洗澡换衣服更少造成的。
当然,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激素和饮食习惯不同,所以老年人和年轻人身上的正常体味会有所区别。社会在面对年轻人的体味时,提供了健身房淋浴、除臭器、香氛喷雾等服务,但老年人却没有这样的专属待遇。所以老人味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它涉及更多的是社会现象而非生理特征,可人们甚至还发明了专有名词去描述它,这足以体现出部分人对老年人的嫌弃心态。
随着社会转型成工业化的世俗社会,青春成了幸福的隐喻,因为青春代表着精力和欲望,经济和权力结构需要消费才能持续繁荣,最终衰老就成了被抛弃的对象。
正是现代社会对繁荣的追求造就了对老年人的歧视,老年人成了现代社会追求效率的牺牲品。
歧视产生恐惧,对衰老的恐惧、对自我的否定是老年人面临的另一大困境。
一项调查显示,对老年标签抵触最强烈的,恰恰就是60到80岁的人群。虽然从生理学的角度讲,这些人已经进入老年,但因为老年标签和社会偏见剥夺了他们的尊严和社会价值,所以他们才不得不据理力争,宣称自己还不老。
这种恐惧不仅在影响老年人,也在深刻影响年轻人。比如年轻人一面会为自己的青春而沾沾自喜,一面也会害怕衰老、抗拒衰老。抗衰老护肤品卖得很好,抗衰老食谱也很受推崇,人们在猜测对方年龄时,也总是会往小了说,以免惹得对方不高兴,这些都是人们害怕衰老的体现。
除此以外,老年人还不得不面对标签化的社会形象。实际上,老年是一个特别笼统的概念,虽然一般60岁以上的人会被看作老年人,但变老的过程其实是漫长而隐秘的。有些人身体健康、运气好,直到80岁才会显出老态,有些人则会因为贫穷或疾病等原因老得特别快,可能才50岁就已经老态尽显。
但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一个老年人可能只会因为自己的岁数而被贴上老年的标签,他的生理情况、心理情况、个人性格等等都不再重要,毫无疑问,这种标签化的社会形象是对老年人独立人格的消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成长型思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