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往往源于不适
(2022-08-20 20:21:37)分类: 学习 |
创造,往往源于不适
真正好的建筑师,他的“自我”是很小的。建筑师自己想表达什么,可能是建筑设计中最不重要的因素。他做设计考虑的第一大因素,是建筑与人的关系。更具体地说,他想“让别人在我设计的空间里面感到舒服”,空间使用者的感受是第一位的。
要考虑的第二大因素,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所以建筑是融入城市、服务于城市的。如果建筑风格和周遭的环境产生对抗、格格不入,这样的建筑哪怕自身再优秀,也不算好作品。
要考虑的第三大因素,是建筑与媒体的关系。
建筑师必须要考虑到作品以什么方式传播出去。特别是在当下,建筑师会在建筑空间中有意识地去设计网红打卡点,便于社交媒体传播。
建筑师必须首先考虑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媒体的三重关系,最后再来看自己的风格怎么融入其中。建筑的实用性决定了,建筑师并不像艺术家那样“以我为主”。
建筑师的工作可绝不仅仅是创作。事实上,一个完整的建筑项目要经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建筑师都必须参与其中,而且每个阶段承担的角色都不一样。
第一个阶段,是项目接洽,也就是和业主聊需求、提价格、谈合同。这个阶段建筑师的主要身份是商人。
怎么理解业主提出的需求?对业主提出的需求,你不能不回应,但也不能按他的原意照搬。如果他说要一二三四,你就给他一二三四,那业主一般不会满意。
正确的姿势是,业主说要一二三四,你帮他把一二三四翻译成更高级的东西,然后给他五六七八。好的设计就像送礼物一样,你不可能问了对方想要什么再去买,这样就没有惊喜和感动了。只有当他收到自己没有想到,但确实是他喜欢的东西,才会感动。
第二个阶段,成功拿下合同,这时候就进入创意阶段,建筑师的身份变成了创作者。建筑师会如何找创意灵感?
第三个阶段,是创意落地,就是要把漂亮的效果图,变成具体的工程施工图纸。这个阶段,建筑师的身份更像是工程师,要优化工程细节,让项目合规、成本可控,这个过程中往往要做很多妥协。像是成本超标了,很多炫酷的设计就不得不砍掉。还有消防的问题,很多设计都是因为消防不合规,最后不得不调整。
第四个阶段,施工图定了,就开始正式施工了。这时候建筑师的身份是项目经理,需要跑工地、看材料、跟施工方沟通。
第五个阶段,就是项目的后续传播,扩大项目影响力。
建筑师在项目中需要不断切换角色身份,每个角色身份都要求不同的技能。可能没有一个建筑师可以在所有角色中都游刃有余,这恰恰是建筑师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
前一篇:老年痴呆提前十年有征兆
后一篇:动力+节律-阻力=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