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据的再认识
(2022-08-09 17:12:45)分类: 学习 |
对数据的再认识
首先是警惕数据的产生过程。在看到一个数据的时候,记得在脑子里多画几个问号,想一想,这个数据是谁提供的,其中有没有利益关系?这个数据衡量的是不是一个人为创造出来的概念?数据研究采用的样本是不是某个特定的人群?研究结论是不是把相关关系当作了因果关系?等等。
另外,还要警惕我们大脑本身的非理性。这种非理性具体表现在,当我们在看到一个数据的时候,很可能会凭自己的感受来决定要不要信它,或是不自觉地把它往自己希望的地方解读,又或者是因为惰性,懒得再去多方查证,就直接盖棺定论了,等等。
人们常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数据,其实也像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由于存在各种人为或非人为因素的干扰,数据无法向我们展现出她真正的“素颜”。
数据本身是无辜的,它只是我们理解现实的工具。一个工具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取决于人们怎么去使用它。所以,使用数据进行研究的人,需要避免因为直觉、认识偏差或利益关联,得出误导性的数据结论;而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数据结论的我们,也得擦亮眼睛,提高警惕;要记得,如果仅仅是满足于别人裁剪过的、打扮后的数据,而不去主动探求真相、主动拥抱更多的可能,那么你看到的世界,可能永远都只是别人希望你看到的样子。
从本质上来看,“多点几下鼠标”其实是在要求我们,在探索世界真相的路上,永远要去拥抱不确定性。当你读到一个数据的时候,不要止步于此,而是应该继续调查。去搜索一下,那些持有跟这个数据相反意见的人是怎么说的;不要只读那些跟你观点一致的文章,还应该主动去读一读那些跟你的信念背道而驰的文章。
因为,任何数据研究,都只是现实世界的一张人工快照,即使没有布景、没有裁剪、没有滤镜、没有P图,也不能代表事物的全貌。如果我们只能依靠它们来了解这个世界,那么,起码也要去多找来一些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拍摄的照片,对比着来看。并且,在过程中也要时刻谨记,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某个角落,是没有被拍摄进来的;永远有某种视角,是人们可能尚未发现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拥抱不确定性”。
前一篇:演训背后的哲学知识点
后一篇:贡献感能解释很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