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变语言1

(2022-07-31 14:15:59)
分类: 学习
改变语言1

通过改变语言,来反向塑造我们的想法。
比如:
有个特别有名的故事,一个人带领的军队打仗总是输,打一场输一场。要怎么汇报?假如说屡战屡败,那就是完了,基本没希望了。但是,假如说屡败屡战,这听着是不是有那么点越挫越勇的意思?给人的感受就变了。
再比如:
有句老话,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话说出来,好像世界上没好人了。但是,如果反过来,叫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你听,这话说出来,是不是感觉自己心里都多了一份善意,对他人又多了一份理解。
这就叫语言塑造想法。
沟通的核心,就是通过改变语言,来消除人们心中的戾气,进而让人与人之间充满善意。
造成关系疏离的最主要的因素,叫道德判断。
比如:
看到有人在办公室聊天,就觉得这是在偷懒呢;看到有人文身,就认为他肯定是坏人;
看到有人在公交车上跷二郎腿,就觉得这人真没有公德心。
简单说,就是我们看到一个行为,很容易马上抽象出一个道德层面,或者动机层面的原因。认为对方这么做,一定是有什么道德层面的原因,而且这往往出于人的本能。要知道,人有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就是自我验证。只要你有一个猜测,你就会不自觉地找证据,去证实自己是对的。
比如:
你正在饭馆吃饭,身边走过去一个人,你一低头,发现桌上手机没了。你就怀疑是刚才从身边经过的那个人偷的。你放心,你肯定越看他越像贼。看见人家戴着帽子,就琢磨,好人吃饭谁戴帽子呢?肯定是为了遮盖长相。你再盯着人家看,发现对方不跟你对视,这说明什么?肯定是心里有鬼,做贼心虚啊。要不怎么不敢看我的眼睛呢?总之,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等你一番分析,都决定要报警了,低头一看,发现手机原来是掉地上了。这时,你再看刚才那个人,保证你怎么看怎么顺眼:戴帽子,说明人家注意形象啊;不敢跟我对视,说明人家有礼貌啊。
这就是人的本性。习惯性地对别人的行为产生猜测,并且特别不容易改变。
于是,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看见行为——道德判断——搜集证据——自我验证——加深判断。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的大脑里有两套系统。为了描述简便,我们把第一个系统叫“痛快系统”,第二个系统叫“渴望系统”。这两个系统,简单说就是,“痛快系统”负责的是人痛快的感觉,而“渴望系统”负责的是人渴望的感觉。
也就是说,当你特别想干一件事时,你背后的动机,其实是分成两层的。有的事,是你干完了之后,觉得特别痛快。但这个痛快是一时的,并不是你发自内心的渴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改变语言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