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深海里的“蓝色能源”3
(2022-06-05 15:25:54)分类: 学习 |
了解深海里的“蓝色能源”3
温差能原理
海水温差能是指以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温度差的方式所产生的海洋热能。海洋温差能转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海洋表面的温海水加热某些低沸点媒介物质并使之汽化,或通过降压使海水汽化以驱动机器发电,同时利用从深层提取的冷海水将做功后的上述汽化物冷凝,使之重新变为液体,形成系统循环。
1881年,法国物理学家雅克-阿尔塞纳·达松瓦尔提出了温差能发电的概念,然而,直到1926年,全球首个海洋温差能实验装置才在古巴建成。但是,由于发电系统的水泵等所耗电力比其所发出的电力更大,结果纯发电量为负值。1979年,建在夏威夷的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第一次发出了15kW的净发电容量。从技术上实现了温差能发电的可能。
目前,运营相对成熟的是美国夏威夷和日本冲绳的海洋能温差技术发电项目,连续多年运营良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从技术层面,建设一个10兆瓦的浮式海洋能温差技术发电项目已经存在可行性。不过,将海洋温差发电能力扩展到100兆瓦则还需要技术上进一步突破,比如要有大直径的、可靠的冷水取水管,这需要10兆瓦浮式海洋能温差技术发电项目运营一段时期后提供的相应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国际温差能技术如今已经进入到综合开发阶段,除了用于发电外,在海水淡化、制氢、空调制冷、深水养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综合应用前景。例如,在深海冷水养殖方面,目前在美国夏威夷海洋牧场由海洋温差能转换派生的海水养殖业已投入5000万美元,用于养殖龙虾、比目鱼、海胆和海藻。热带岛屿国家成为温差能发电应用的潜在市场。
前一篇:了解深海里的“蓝色能源”2
后一篇:了解深海里的“蓝色能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