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2021-08-17 11:37:49)| 分类: 学习 |
演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演讲跟其它的公众表达,有一个本质的区别。
大多数的公众表达,目标都是传播信息,或者传递观点。比如新闻、书本、报纸。
但是,演讲的目标不一样,它追求的,是和听众此时此刻的同频共振。也就是,你心里本来有很多摇摆不定的情绪,脑子里有大量并行的想法,你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但是,演讲者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准确的捕捉到其中的一种情绪,并且把它唤醒。
听完之后,不是感觉自己掌握了什么新观点,而是会让你感觉,自己拥抱了一个精神上的共同体。所有听演讲的人,在这个时刻跟你,同频共振。
第一条演讲原则:停顿。
也就是,上台之后先不要说话,先登台,站定,然后盯住台下半分钟,跟观众的目光一一对视。这么做的目的,是让现场安静下来,并给让人们把注意力全集中到你的身上。而且,它还会让整个演讲产生一种郑重感。也就是告诉大家,我不是来背稿子的,我的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并且运用沉默的力量,锁定全场的注意力。
第二个技巧:第一句话不要问好,不要致谢。第一句话必须要快速唤醒在场人的共识。当然,这不是说,不能在演讲中表达谢意。而是,不要把它当成开场。假如你想表达感谢,可以把它们插在中间。
取悦他人的开场,是最愚蠢的开场。所有想讨人喜欢,但又并非原创的语句开场,都会让你的演讲黯然失色。
开口第一句话,要能镇住全场。你必须要一开口,就说出一句,让所有人都产生强烈共识的话。
演讲演讲,演在前,讲在后。不管说什么,姿态跟气势首先不能输。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唤醒在场人的共识。
对象感,更多的是一种意识,它不是具体的内容。
但凡演讲高手,往往都是引用的高手。
1)千万不要引用那些,自己不熟悉的人。
2)注意引用的篇幅。你可以引用很多次,但每次最好只引用一两句话,千万不要长篇大论。
3)加强引用的仪式感。最好是,事先把要引用的话,写在一个小卡片上。引用时说,此时此刻,我很想引用某某先生的一段话,他是这么说的。然后,你再从口袋里掏出小卡片,郑重的念出来。这样你演讲的仪式感会更强。有时候甚至会专门准备一副眼镜,平时放在兜里,等到读小卡片时,再专门戴上。这么做,只是为了增加仪式感。这个仪式感,往往能成为演讲中的点睛之笔。
后一篇:新时代需要新打法的实力解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