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的启示(一)
(2021-07-31 08:58:34)| 分类: 学习 |
集装箱的启示(一)
集装箱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铁箱子,它改变了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财富面貌。
二点启示:
第一,集装箱的发明过程,告诉我们:单点突破不叫创新,系统性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
第二,集装箱在全球范围推广应用的过程告诉我们:科技含量不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创新的关键在于应用。
“集装箱之父”美国人麦克莱恩,但准确的说,麦克莱恩并不是第一个发明集装箱的人。人们使用集装箱几十年之后,麦克莱恩才开始用集装箱。你可能觉得奇怪,一个已经发明出来几十年的东西,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为什么这个东西到麦克莱恩手上就变成了一个能改变世界的新发明?这就是麦克莱恩的厉害之处。
麦克莱恩的第一份工作是个卡车司机,后来慢慢地做自己的货运公司。他很有商人的天赋。我们知道,在商业竞争中,省成本是门硬功夫,谁能省更多的成本,谁的产品服务价格就更低。麦克莱恩是这方面的高手,其他的货车还在用汽油的时候,他就全都换成了柴油,而且为了省油费,他的司机都必须到固定的加油站去加油,因为那样可以获得折扣。更夸张的是,他们公司的卡车的车厢壁板都不是光滑的,而是垛口状的,因为他听说,垛口状的车厢可以减少风的阻力,从而节省燃料成本。麦克莱恩就是这么一个具有商业天赋并且会精打细算的人。
到二战结束的时候,麦克莱恩的公司已经是全美国最大的运输公司之一。
可是随着事业的发展,麦克莱恩也遇到了一个发展瓶颈,在当时,高速公路非常的拥堵,这对他的运输业务来说就是个巨大的问题。
一个都能依靠减少风的阻力来减少燃油成本的企业家,哪能受得了卡车一堵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损失。所以,麦克莱恩就想不如直接走海运得了,他提出了要建个自己的码头。后来麦克莱恩发现,直接把一个大铁箱子装上船,这些铁箱子还能垒起来,一次能装更多。这时候这个模型就已经是集装箱了。这算创新吗?也不算,当时用集装箱上船的运货方式已经运行了几十年了。那麦克莱恩的创新在哪呢?其实就在于他第一次尝试搭建起来一个系统。
麦克莱恩认识到,航运业的根本业务就是运货而不是通航,要降低货运成本,要的不仅仅是一只只铁皮箱子,而是一整套货物处理的新方法,这个系统包括港口、货船、起重机、卡车,还有发货人的自身操作方式等,都得发生配套的改变。这种认识就比当时同行业的人先进了很多,所以他的贡献不在于使用了集装箱,而是改变了货运行业的整个操作模式。
麦克莱恩这套系统搭建完成后,他做了一个尝试,如果运啤酒的话,先用散装的方式运一次,从工厂出来,先装上货车,到码头再卸下来装船,到了对岸再从船上卸下来装车,这个时候每吨啤酒的运费是4美金。如果用集装箱,直接从啤酒厂塞到箱子里运到对面码头,成本变成了20美分,节省了95%的运费。这也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全新的航运业的机会到来了。
麦克莱恩为了进入海运业,曾经并购了一家做大西洋航运业务的公司,他发现了航运业的新机会,一个公司哪够呢,他觉得得把那家公司的母公司给买下来,直接垄断大西洋一带的航运业务。他的野心非常大。但是在推进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发现,自己面对的问题是越来越大,融资是一个问题,设备经常出现故障是一个问题,甚至很多人还把集装箱偷回去当房子用。简单说,虽然你自己这套系统已经最优化了,但是周围的社会系统还没有跟上你的节奏。
所以一开始的几年,麦克莱恩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公司居然不赚钱,他就通过各种各样精打细算的招一边死撑,一边着手改良这个系统,最后硬是被他撑到了转折点。
到了1967年左右,美国打越战,需要把大量的货物从美国本土运到亚洲。打仗比的就是效率,所以美国政府就围绕这个效率问题做了各种各样的优化,最后找到了一个运用集装箱最好的方法,就是所谓的
3C 原则——一个箱子,一种货物,一个目的地。这三个词的英语单词都是 C 开头的,所以叫 3C
原则。经过反复试验,只有这个方法是最有效的。
麦克莱恩翻身的机会到了,前一年还亏损,可是到后一年就从美国国防部赚了4.5亿美金,整个集装箱的繁荣时代才算真的到来。
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创新的产品从发明出来到广泛的应用,其实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第一个推进的人熬不到爆发的那一天,享受不到它的红利,只不过麦克莱恩还算是幸运的。这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可能会死在沙滩上的现象,也是很多创新者在现实中遭遇的困境。这也能回答我们一开始问到的那个问题,为什么集装箱到了麦克莱恩手上才变成了一个新发明,因为现实世界的新发明其实就是一套系统性的工程,一个产品的价值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被怎么使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