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依然
(2021-05-25 22:18:16)分类: 学习 |
承诺依然
疾病就像一枚硬币,有AB两个面,一面是疾症(Disease),就是医学对病因和病理的解释。另一面是病痛(Illness),简单来说就是患者的感受,比如疼痛。各种疾症,现代医学大多都有相对成熟的治疗方法了。但是,对于病痛,医生却没有太多办法,甚至没有太多耐心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照护是病痛的解决方案,它不只是患者亲属的责任,也是现代医学,甚至整个社会的责任。但是,西方现代医学却重视疾症,轻视病痛,重视治疗,轻视照护。这是西方现代社会系统性的问题,它就像房间里的大象,忽视它,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日本,已经有人提出“大照护时代即将到来”。2015年,日本被认定需要照护的人有606万,约占总人口的4%,其中超过一半的人需要在家照护。
“黑暗时刻”:最初的艰难是没有回报的失望;接着,会升级成彻底的疲惫;最终,无望和无力感扑面而来。随着疾病越来越严重,照护的糟糕体验会逐渐累积,到某一个时刻,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照护者,没有得到足够支持的照护者,很可能轻易被击垮。
长期照护,就像是一条没有出口的黑暗隧道。
身为医生很明白,他们不是不想帮忙,可对大多数医生来说,重要的是疾病本身,是身体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出了什么问题,病痛和病痛带来的现实难处都是次要的。
医生要严格遵守科学的“最佳临床实践指南”,确保自己不会犯错。但是,这些指南更像是简易菜谱,肯定照顾不到每个具体的人、具体的家庭和具体的问题。
总结现代医学的四大悖论。这四大悖论,都跟忽视照护有关。
第一,照护本来是临床实践的核心,但这几十年来,却变得越来越边缘化。
第二,在照护上,医生比其他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贡献都要少,但他们却瞧不起这些不可缺少的环节。
第三,医学教育不重视照护,甚至反而削弱了学生与生俱来的照护能力。
第四,医疗体制改革和技术革命本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照护,实际上却削弱了照护。
如何纠正越来越冰冷无情的西方现代医学。在这个意义上看,强调照护的意义,是呼吁一种医疗范式的转换。
照护会花掉金钱,推迟梦想,影响职业发展的机会,损耗精力和情感,怎么才能坚持下去呢?
这(照护)就是你要去做的,因为这些事情就在那里。它们就是关系的一部分。
照护是人的本能,就像肩膀酸了会揉一揉,手脏了会洗一洗,不用多想,只管做就好了。你可能会说,可照护的现实难处太多了,除了体力的辛苦,还有心里的痛苦,支持不够等等等等,如果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又该怎么办呢?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个问题不可能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但是有一条提醒,值得我们记住,那就是,千万不要逞强,要承认自己的局限。始终保持在场,就已经是最有力的照护。
无能为力,真的很痛苦,但照护者必须度过这个心理难关。不管最初抱着多么美好的愿望,在照护过程中,想要完成所有的工作很难,长时间保持积极的心态更难。对照护者来说,重要的不是每件事都做到最好,而是要让自己有能力始终保持在场。
在场,就是履行你们彼此间的承诺。哪怕那个人因为疾病的折磨有很大的变化,哪怕那个人彻底忘记你是谁,这个承诺依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