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疫情时代

(2021-04-08 17:56:40)
分类: 学习
后疫情时代

疫情波及全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停顿、交通封锁和贸易管制等现象,许多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濒临崩溃,一场全球性的危机呼啸而来,世界被巨大的不确定性所笼罩。
“新冠疫情”从2020年初开始,已经被我们反反复复讨论了一年多,和它相关的议题,几乎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那么,围绕疫情的议题,还有哪些被我们忽视的角度呢?希望能为我们看待疫情提供更多元的视角。
第一:全球性疫情是一桩“确定性极高,而且必然会发生的事”。
未来全球性的流行病将会不时地出现。这也意味着在新冠疫情之后,未来还会有其他新的全球性疫情,对传染性疾病的全球防控,将变成一项长期的国际议题。
第二:最具破坏力的标准:一是致死率不算太高,二是潜伏期比较长,三是传播速度极快,具备这三个特征,就会让人在早期不容易发现病毒,即使发现,也可能会轻视病毒的危害性,它们可以趁机快速传播。
第三:疫情所造成的影响,到底是一次“大断裂”,还只是一次“大加速”?
历史已经被分为BC和AC两个纪元,这里的BC和AC不是指“公元前”和“公元后”,而是指“新冠疫情前”(Before Corona)和“新冠疫情后”(After Corona)。
原有的那个互相连接、循环反馈的世界经济系统已经关闭,这将导致一系列未知的混乱结果。疫情在逐渐打破以往状态的同时,将塑造出截然不同的“新常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曾经关于世界应该如何的许多信念和假设,都将会烟消云散。新冠疫情是否将永远地改变世界秩序?还是能起到激化的作用?
例如:社交隔离为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创造了很好的土壤,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被用于仓库、超市和医院等各种场合,完成货架扫描、保洁、配送等各类活动。许多技术,原来离实际应用还有很远的距离,比如远程医疗、无人机配送,但企业、消费者和公共机构现在正在发力,快速推动这些技术的应用,从而节约运营成本。
数字化趋势不可逆,而且被疫情大大提前了,至少“加速”了6年时间。数字化的未来,会是一个分化的未来。所谓分化的未来,就是指过去的纺锤型劳动力市场,会被杠铃型劳动力市场取代。中等技能和中等收入的岗位大幅缩减,其中大部分劳动者只能下沉到数量庞大,但是收入极低的低端岗位;极少数则上升到收入快速上涨的高技能工作岗位。中间的“缓冲层”消失,两极之间渐行渐远。
疫情导致社交隔离,社交隔离导致自动化需求提升,需求提升导致技术发展加速,技术加速又导致劳动力市场分化,最后导致失业率提高,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同时新的生产方法和工具,可能催生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创意浪潮。
第四:如果没有新冠疫情,全球经济同样会继续萎靡不振。
因为没有有效的全球经济政策协作机制,也没有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而这场疫情,将会进一步加剧富人和穷人、富国和穷国的裂痕。
在全球范围内,劳动力市场全面复苏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在病毒被彻底控制或击败之前,全面的经济复苏是不可能实现的。经济衰退的时间长短,一方面取决于疫情将持续多久,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解禁之后各国经济措施的有效性。即便疫情短期内被控制住,也极有可能出现反复,任何在防控上的掉以轻心,都可能让疫情卷土重来。
疫情中,许多国家果断推出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比如降息、减税、启动量化宽松政策,扩大公共支出,提高财政赤字规模,为处于破产边缘的企业提供应急资金,发放失业救济金,等等。许多非常规的经济政策在危机中出台,比如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成为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在西方,越来越多的机构呼吁政府干预,用财政资金为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兜底,这也是一反常态的做法。
经济总体规模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收入平等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其次,需要更好地监测经济的韧性,判断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要将制度、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创新环境等要素考虑进来;另外,还需要追踪国家在危机时刻可以动用的资源情况,包括经济资源、实物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后,还要处理好社会安全和公平问题,把解决这些问题都纳入公共政策的目标。
第五:全球政治格局陷入了混乱无序、充满不确定性的状态。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期待的是借船出海,跟国际惯例接轨,用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改革,但在本土时代,我们要造船出海,建立自己强大而牢固的经济社会体系,从自我深处找到更雄厚的基础和更强大的力量。
最后,也许,在灾难中,相互猜忌、推诿、攻讦,是源于人的一种应激本能,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包括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我们也很痛心地看到这个撕裂的过程。但我们应该用理性来克服本能,用合作来代替敌视。
疫情给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国家,都做了一场压力测试。我们相信,疫情早晚会褪去,那些伤痛也早晚会褪去,但是,这场压力测试的记忆会让我们刻骨铭心,它促使我们去反思:对个人和社会而言,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以及如何才能创造和获得这些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