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如何理解时间
(2021-03-29 19:44:07)| 分类: 学习 |
亚里士多德如何理解时间
“时间是什么”?这在人类思想史上是一个无比困难的问题,困扰着一代代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古罗马的奥古斯丁曾经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极好地描述人们对于时间的困惑。“什么是时间?如果没人问我,我还知道;但是如果我想要对提问者解释它,我就不知道了。”
在历史上,不同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也对时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比如奥古斯丁给出了一种高度主观化的时间观,认为一切时间说到底都是某个心灵感受到的“现在”,过去是对已经过去的“现在”的回忆,而将来是对尚未到来的“现在”的预期。
牛顿的经典物理学里设定了绝对的时间观,也就是说,不管世界上发生什么,时间都是绝对匀速单向流逝的。
康德则认为时间是人认识这个世界的“先验范畴”,是先于任何经验就已经存在于人的思维之中的东西。
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提出了一种相对于速度变化的时间观,时间有可能会变快或变慢,甚至有可能倒流。
但是西方思想史上,最早的经典时间观,是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里提出来的。用一句话概括,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就是运动的量度。”
亚里士多德的这种时间观不同于上面提到的任何一种经典的时间观。他这里说的时间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相对的,既不是纯粹主观的也不是完全客观的,更不是人认识世界的先验范畴。在他看来,时间并不是绝对存在的东西,而是依赖于运动,用来给运动做量度的。如果世界上没有运动,也就无所谓时间。
这个看法,确实考虑到了时间的客观性,也就是和运动联系在一起。同时,亚里士多德也意识到,时间有主观性的一面,当我们的心灵处于完全不变的状态时,或者我们没有注意到它的变化时,我们也不认为时间流逝了,比如说我们出神或者非常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会意识不到时间过去了。这么看来,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时间就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那么我们是怎么量度运动,确定时间的呢?他认为,我们标记时间的方式,是判断一个事物不同于另一个,而第三个事物在它们之间。当我们认为两端的事物不同于中间的事物,也就是说我们的心灵看到了两个“现在”,一个在之前,另一个在之后,只有这时,我们才说一段时间过去了。
“现在”就像是前面说过的直线上的“点”,并不是现实存在的,而只是我们的心灵用来标记和理解时间的概念。我们用时间来量度运动,在他看来,所有的运动里面,最永恒不变,最有规律的就是太阳的东升西落,以及恒星绕着地球的圆周运动。正是这种规律的圆周运动,给人们提供了最好的参照系,定义了“一天”这个基本的时间单位。而其他的时间单位,不管是小时、分钟、还是月、年,都是从“天”这个单位里扩大或者缩小产生的。在他看来,天体围绕地球做永恒的圆周运动,这样就确保了时间并不纯粹主观的产物,而是一个客观的东西。
我们不一定会认可亚里士多德对时间的这种解释,但是即便在今天看来,这个解释也依然非常深刻,尤其是它很好地把时间的主观和客观属性结合在一起。
前一篇:西湖她公馆之十五
后一篇:“碳中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