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的境界

(2020-05-22 18:45:17)
分类: 学习
读书的境界

读书读到一定水平,你眼中的世界不再是无限的,而是非常有限的。
书根本就读不完,怎么才能看出来世界是有限的呢?
读书不是为了记住每一本书都讲些什么,而是为了建立一套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感”。
比如有人把一首诗摆在你面前。你没读过这首诗,但是你能从它的词句、意境、格局之中获得一些感觉。如果这首诗水平很烂、一看就是现代人写的“老干部体”,你根本就不用理会。而如果它出自高人之手,你也许就可以猜测出它是哪个朝代的哪个流派的,作者大概是谁。你不必读过所有的诗,甚至都不必通读《全唐诗》,就能获得对唐诗的认知感。
这个认知感往往无法言传,读书在一定程度上是“内隐学习”。就好像老专家鉴定文物一样,你说不清到底哪里不对,但是因为你看过的“老东西”多,你有一种“感”。
读书就是要养这个“感”。
读的书越多,你的敏感度就越高。你会体察到特别细微的差别。这个知识新不新,这个研究方向有没有前途,这个结果有多大价值?你会有所感。你的气海已经建立起来了,能准确判断各种真气。
既然读书目标是认知感,那么谁开的什么书单、哪本书是不是必读、要精读还是随便翻翻,那些就都不重要了。
我们读书不能以书为本,必须以自己为本。以修炼认知感为本。
所有的书都是你的修炼资源。
什么书应该精读呢?应该是“熟悉 + 意外”。
要选那些既能跟你现有的认知感产生共鸣,又让你感到些许意外的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