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人的数据化和社会的数据
(2020-03-13 20:01:11)疫情加速:人的数据化和社会的数据
大数据以及其他数字化的工具,不仅仅是特殊时期的治理手段。疫情可能已经让中国社会治理的思路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改变。
新的工作方式,会给政府各部门协调带来一个重大改变:过去政府组织传递信息,都是层层传递,可能会引起信息失真。但有了现在的远程办公工具,意味着信息传递更加垂直扁平了,甚至可以无损地传递。这让沟通成本大规模降低,也让更大范围的灵活协作成为可能。
疫情期间,政府部门的确需要前所未有的跨部门协作。往小了举例子,高速路口设立一个小小的检查站,需要卫生部门、交通部门、公安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往大了举例子,复工复产,需要工商局和税务局共同统筹协调,决定复工的顺序和人员如何管理。而特殊时期,又不能现场集会,只能尝试远程办公的新形式。
所以疫情就像是一次催化剂,这次催化打破了协作的边界,逼着人们走出舒适区,结果是找到了更高效的协作模型。这是疫情给社会治理带来的第一个长期变化。
还有一个变化,也非常有意思,就是精细化的社会服务。
社区的技术化手段,比如,从物业的监控设施就可以很清楚地追踪到,一个小区里今天谁出来了,谁进去了。
用数字化的手段,社区的管理者可以清楚地知道每家每户的情况,尤其是民生情况。比方说,某家有一个孤寡老人,已经好几天没有出门了,那么社区的管理者就需要主动去问问,对方是不是需要食物的补给。
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精细的社会服务,可能会成为社会治理的一个长期趋势。
精细化的服务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对大部分正常人的零干扰,你对政府服务没有需求,我少干扰你。另一个是,疫情防控成本的最低化,因为无差别覆盖反而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消耗。
前一篇:“健康码”的背后
后一篇:双E智能+消费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