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重塑思想
古代世界有四位伟大的教师:佛陀、孔子、苏格拉底和耶稣。他们都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虽然他们生活在有文字的社会里,但他们并不著述。他们怀疑书写新技术,他们担心他们说的话一旦被写下来,他们就没有办法继续控制它了,因为写下来的文字很容易被误解。
虽然孔子本人没有留下文字作品,但他的学生们收集了他的逸事、语录和对话,在孔子死后写下来,成为一种新的文体。最终,孔子的名字将与儒家经典联系在一起,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需要研读儒家经典,才有机会通过严酷的科举考试,获得俸禄丰厚的官职。
考生们被关在露天的小屋里,依靠家人准备的必需品度过三天,在这三天里,他们只能蜷在板凳上小睡一会儿。儒家经典影响力非常大,皇帝甚至把它们刻在石碑上。没有什么比漫步在碑林中时更能体会到权威文本的力量了。
其他三位极具个人魅力的教师,佛陀、苏格拉底和耶稣,也有相似的命运。他们都没有写下文字,但他们的学生都以生动的对话、逸事等等为基础,写下了极为有力的文本,这些文本是面向所有人的,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世界宗教与哲学的时代,就始于他们。
人们能读会写的社会越来越多,以造纸和印刷为代表的新技术使书面故事获得了更大范围内的更大影响力。两项发明都降低了文学的成本,许多此前没有机会接触文字的人,现在得以阅读文学。
有了新的读者群,迎合他们口味的新的新故事应运而生。这一发展在阿拉伯世界表现得很明显。阿拉伯人从中国人那里学到了造纸术,把造纸发展成蓬勃的产业。第一次,未曾在口述传统中出现的故事被写了下来,结集成《一千零一夜》这样的故事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