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无百日红
第一:随着年龄增长,你可以主动减少工作当中的创新,重点去发展随着经验增长能不断增加的能力。
就拿大学教授这个职业来举例吧。教授的工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一部分是科研。教学需要做的,是把复杂的理念解释清晰,这是一个经验越多,能做得越好的工作。但是科研就不一样了,年长的教授应该主动把科研资源跟年轻教授共享,因为年轻人思维更为敏锐,获得洞见的能力更强。因此,在教授这个职位上,越是上年纪,越应该把重点从科研转移到教学上。
第二条建议,是调整心态
在上升期,你常常是以自己的职业发展为中心。而进入下坡期,要调整为以别人为中心。在任何行业,你都可以把注意力聚焦在提携后辈上。
音乐家巴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巴赫是公认的天才管风琴手。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在欧洲,古典音乐风格取代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这让巴赫的音乐很快就过时了。而且,取代他的还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儿子。
不过,巴赫并没有因此而郁郁寡欢。晚年的巴赫生活很宁静。在晚年,他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写作上,写了《赋格的艺术》这本书。这本书的意图,是要把巴赫擅长的巴洛克技巧教给他的孩子和学生们。
第三条建议,是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
无论在什么阶段,幸福感都跟一个人的社交直接相关。但是在职业上升期,你能在朋友、家人身上投入的精力往往非常有限。你只有降低工作的优先级,才能腾出空间,时间来发展更深层的人际关系。
第四条建议,是调整你注重培养的能力
在职业的上升期,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培养简历美德,也就是能写在简历上的工作履历、职场技能等等。但还有一种能力,叫做悼词美德,就是葬礼上的那个悼词。你想想,在你的葬礼上,朋友亲人谁会怀念,你做PPT做得格外出色呢?在悼词上颂赞的,都是跟精神和道德相关的那些美德。而作者建议,步入中年之后,就更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的悼词美德了。
最后一条建议,其实是最核心的建议。那就是一定要抛弃掉,想无限期停留在巅峰状态的想法
你甚至应该在事业巅峰的时候,就开始主动缩减你的职业抱负。因为主动告别,才会让你觉得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迫做出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