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用就是信心

(2019-01-22 10:00:26)
信用就是信心

2018年是一个经济周期下行的年份,2019年年初的时候,经济已经很冷了。
那对应到我们判断的框架里面,这个时候你想
想,政府的调控会指向哪个方向呢?

从201 9年的情况来看,中国面临着经济的数量增长上的一个“硬约束”,那就是党在十八大文件中明确强调过的“到2020年年底,中国经济要翻番”的目.标。

这样严肃的大目标,对于党和国家政府来讲是“硬约束”。在这么一个“硬约束”下,我们对政府的调控就可以作一些判断了 。

根据前些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情况,如果我们要完成2020年经济翻番的目标的话,2019年和2020年大约要维持6.2%到6.3%的GDP增速,稍微增加一点点安全边际,那应该把这两年的增速维持在6.4%、6.5%左右。

这就要求目前的这个“冷”,是不能再无限度地持续下去了。所以,政府现在需要着手进行“逆周期调控”。

稍微梳理一下2018年12月以来政府出台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在一个半月不到的时间里,大概有将近20项比较大的政策出台,都指向更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比如说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市场释放千亿级的资金。比如说发改委同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加大减税的力度,同时很多城市在房地产的政策上,也在一点一点地放松。

这告诉我们什么呢?这意味着我们的政策从2017年斩钉截铁的宏观紧缩,已经转为更温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但是,这一次的转向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的。所以,证明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在提高。他们是希望不要进行大水漫灌式的手段,让经济一下子从旱灾转向涝灾,而希望是渗透式的。

遵循经济规律:
如果我们把国家的经济发展比作人的生长的话,美国这种发达国家就是壮年,各种指标都处在很巅峰的状态。但是,生长速度并不是很快。而七八十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那就是属于青少年,生长速度很快。但是,生长的发育过程中,它不可避免地有高峰和低谷状态,这就是“经济周期”。如果身体生病发烧了,那就是“经济危机”了。

所以,一个人难免会碰到很多次的状态起起伏伏。同样地,经济体也会在“高低起伏”中前行。那这种高低起伏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其实,每个国家,在每个阶段的规律都会有很大差异。但是,综合来看,资金主导经济发展的资本时代里边,经济周期和资金的借贷周期(平时我们也叫信贷周期)中,存在着一个很强的内生关系。也就是说,信贷金融周期会决定经济周期。所以,想要搞清楚经济周期,我们是可以从信贷周期入手的。

这里边的逻辑并不复杂。

社会是依靠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而规模化生产,就必然要求大规模资金的投入。这种情况下,光依靠个体的自有资金,原始积累就不够。所以,必须依靠大规模的资金借贷市场。换句话说,信贷的规模会决定社会生产的规模。

那信贷规模又是怎么确定呢?在一个理想的状态下,靠“预期”

如果咱们大家都觉得现在经济状态比较好,多生产能赚更多的利润,那企业就一定想去借钱,扩大再生产。而银行同时也会愿意贷款给企业,因为觉得既安全回报率又高。

这样,一方面想借,一 方面想贷。信贷的规模迅速往上跑,生产也起来了,然后消费跟着也起来了,整个社会就进入了经济繁荣的阶段。

然后,“预期”就变得越来越乐观,开始有了更多加杠杆的行为,希望能够利用杠杆将经济繁荣的成果加倍套利。

所以,随着经济的繁荣,整个社会的杠杆率就会往上跑,而杠杆率的升高就意味着风险在加大。随着风险加大,这个时候,社会的预期又会逐渐发生改变,开始从乐观转向悲观。

那么,这么一来,由乐观预期所支撑的高杠杆,就顶不住了,银行开始急着抽贷(将资金回笼保证资金安全),企业会忙着收缩生产,整个经济就转入萧条,甚至衰退。

这就是一个在资本驱动的经济体中,信贷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标准的动态交互。但这里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政府调控 。

在现代国家的运转体系里边,政府的调控是信贷周期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一般来说, 政府不太能够容忍经济过冷,因为它担心会产生失业问题。但是,经济过热也不好,因为资产价格飙升,会把贫富差距拉大。所以,为了避免这种过度的波动,现代的国家和政府会进行一些“逆周期”的调节。

每个国家虽然在具体的举措上有很多不同,但是,思路和方式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是通过货币和财政的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保证一个经济体以更稳定和健康的步子向前迈进。调节得好,就叫做成功的宏观调控。那反之,也可能造,成经济的更大波动。

所以,现代信贷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很多人认知中,政府和市场的割裂状态不同,实际的经济运行中,政府是市场的一个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美国的华尔街有一句谚语,叫做Never fightagainsttheFED(永远不要和美联储作对),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即使在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里面,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更不要说咱们中国这么一个转型的经济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