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云山的境界

(2018-05-25 17:07:50)
标签:

杂谈

水云山的境界

水云山的境界


 建筑师马岩松不喜欢城市中常见到的那些“呆头呆脑的混凝土现代建筑”,他喜欢流线的、自然的、写意的东西。他从小就想把建筑“自然化”,他的代表作品有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加拿大“梦露大厦”、鄂尔多斯博物馆、三亚凤凰岛等等。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促使人们跟世界产生情感上的对话。在Lens拍摄的纪录片《沉浸“水·云·山”》中,马岩松讲述了他对建筑师的看法。

 在他看来,“建筑师就是一个有悲剧面孔的理想主义。他对未来有好多设想,他要改造现实,但是所有的武器都不在他的手里。” 一个想法的具体落地,往往需要建筑师竭尽所能地去说服周遭各种相关的人。

 马岩松发现,中国的建筑师和知识分子,都有一种传统的避世的感觉。他以住宅设计为例,日本所有重要的建筑师全都设计过住宅,但中国的住宅到处都一样,尽管很多建筑师都很有设计感,但没有人去设计住宅。“为什么?他觉得‘我一入世、我一去和这些企业、政府合作,就可能因为他们的失败,让我也失败’。他们不会说,‘我去挑战’、‘我能改变这世界’、‘我能打破它’。他们觉得‘我存在就是我的价值’,但这对建筑师来说是不现实的。停留在嘴上,你改变不了什么,参与感不够。” 马岩松介绍,在日本,建筑师则会认为被现实击败或者跟它对抗,是一种存在的价值,他们会更加看重过程的意义,努力做这件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