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内疚感的新认知
内疚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激励手段。这是斯坦福商学院网站上一篇文章的观点,文章介绍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助理教授丽贝卡·夏伯格(Rebecca Schaumberg)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弗朗西斯·弗林(Francis J. Flynn)的研究发现。
夏伯格和弗林调研了美国一家电信公司里的334位客户代表。他们通过在线调查,记录了这些客户代表对自己工作的感觉;之后,又用一个测试评估他们的内疚倾向,或者说他们会不会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负面情绪;最后,研究人员分析他们四个月内的出勤记录。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具有高度内疚倾向的员工即使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会去上班;而不太容易内疚的人只有对工作满意的时候,才更愿意去上班。
人们常常会把内疚和心理折磨联系在一起,但弗林教授认为,容易产生内疚感实际上是工作的一个优势,“高度内疚倾向的个人对组织有较高的承诺,他们在绩效考评中的表现,也比那些不容易感受到内疚的人更有领导力。”不过,要懂得区分内疚感和羞耻感,内疚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不适感,羞耻感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感到羞耻的员工可能会辞职或抨击他人,“高度内疚倾向的人会努力处理他们所造成的问题,并消除对别人的伤害,或者避免犯下其他过失”。
弗林教授说,企业管理者很容易找到那些容易内疚的人,因为他们通常是优秀的员工。不过他建议,不要想方设法让员工感到更加内疚,因为“试图让员工对工作中的错失感到内疚,这可能会适得其反,引发抵制,他们会抵制操纵,人们不喜欢会让自己内疚的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