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视角
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她的两部长篇小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都曾获得波兰文学最高荣誉“尼刻奖”。她的作品中经常会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和宗教故事的元素,写作体裁也很灵活。接受腾讯文化采访时,托卡尔丘克介绍了自己的文学理念。
托卡尔丘克发现,如今的人们更倾向于用简短的方式来思考。这是由人们和互联网共存的结果所导致的,“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变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有时候甚至相互矛盾。比如我们以为在用一个Windows系统,结果跳入大脑的是若干个彼此毫不相关的网页。因此,我们(作家)的任务,就在于把这些混乱的事物聚集在一起,并从个体经历中找出更普遍的意义。”
除了长篇小说,托卡尔丘克也写过很多短篇小说,她认为短篇的文学形式对作家的要求很高:需要高度的专注,以及创造“金句妙语”的能力。 托卡尔丘克常常会提醒自己:“长篇小说应该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恍惚状态,而短篇则应该让人体验一次微妙不可言喻的启蒙之旅,并给予我们洞察力。”
托卡尔丘克经常会描写一些不被社会接纳、处在边缘的个体。这是因为她在写作时喜欢用青蛙的视角,不喜欢鸟瞰,她喜欢从近距离、从底部看到的一切。托卡尔丘克曾读过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者,她说自己很清楚其实每个人都有点古怪,都有自己独特的敏感点,无论好坏,但人们都会把这些特质隐藏起来。在她看来,西方文学其实是个人主义的文学,非常强调这种个体独特性,于是就会创造出一批强力而凸显的文学人物形象,他们往往会比真实的人更生动,就像包法利夫人和堂吉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