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第一,不追求完美,战略是打出来的,这跟原来纯学院派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第二,一定要找突破口。当你大的战略方向明白了之后,怎么身先士卒地找到那个突破口很重要,因为你不能指望下面的人把这个路给趟出来,或者他趟出来了却意识不到大部队要从这条路上去突破过去,才能扩大战果,大部分的CEO其实在这点上容易放手。
马云是比较强调:我看到这个大机会,我们第一个突破口怎么打通。这个时候他已经不再听你跟他讲大道理,他就是要这个事情做出来,做出来之后团队就会知道怎么去跟进,团队自己就会往前拱。所以找突破口,让大家闻到血腥味,这个是非常考验一个企业家的创造力的地方。这种拿捏的度很难把握,企业家难就难在宏观也要行、微观也要行,宏观跟微观的结合,就在这种关键的节点上,就是你是否能切得进去。有些企业家就是往后退得太多,他自己没有能力来切这个点了,除非你的团队强到他们在战略能力上自己能去找那个点,不然的话中间就会形成一个相对的空间。
还有一个,对团队的包容,让不同的人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团队,这点马云花了很多心思,应该说是他比较擅长的地方。其实团队每个人差别都挺大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学会互相欣赏、互相补位,理解各自的出发点的不同。
企业战略其实就两个字
企业之道,最简单地讲,就两个字:人、事。这是一个动态的匹配,战略或者管理都是在动态中找平衡。刚开始,阿里并不能找到很好的人,但是事情做好之后,你会再吸引到更好的人,更好的人来之后,你能做更大的事情。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也是为什么企业内部一定会有新旧的矛盾,因为你的人才不可能一步到位,人和事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在这个基础上,我还要讲一句冲突的话。如果有可能,做到人才的超前配备肯定是有好处的,超前配备的人才不是靠钱吸引来的,是靠使命和愿景吸引来的。
马云能够很早地吸引到蔡崇信(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总裁),后来又吸引到我、卫哲等人进来,的确是因为阿里巴巴这件事情本身特别有意义,马云真正地相信这件事情,我们也相信这件事情,然后大家才能走到一起来。使命、愿景、价值观,确实是吸引人的关键。
愿景是战略制定的前提
战略是基于你对未来的判断,而愿景是你战略制定的前提。愿景错了,战略一定错。怎么形成愿景?怎样才能够比别人的愿景更好一点?这里有方法,但没有捷径。因为说穿了都是常识。就像大家去找武林秘籍,找佛法修行的口诀,最后发现,找到的都是常识。那么愿景怎么去做?
1. 你一定要在最前沿。你要想看清未来,你就得在最前沿去游泳。你只有在最前沿,才能有对未来的远景。你不在里头游泳,连第一线都不在,是感受不到未来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得在水里泡着,才能感受到水暖、春天,所以一定要在最前沿。当你站在这一个浪尖,你就能看到下一浪打过来,你能有感知。因此,第一步就是冲在最前面,只有冲在最前面,才有这个体会。
2. 要多想,不能傻干。干了以后,你还得想,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别人为什么要做这个?行为的背后是什么?阿里巴巴公司CTO王坚和底下的人说:“你不要告诉我别人做了,我们就要做,你得告诉我,我们为什么要做?你得去想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思考也是一个手工活,想得越多,慢慢的,就会比别人想得多一点,然后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一些问题,所以要有想的时间。
其实大家一听到“客户第一、用户至上”这样的词,第一个反应就是老生常谈。但是实际上在过去的工业时代,大家是把客户第一当作一个理念在追求的,甚至对大部分公司来说它是仅仅停留在墙上的一个口号。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客户第一、客户驱动,也就是我提出来C2B的模式,会是整个商业最基本的一种模式,而且会是新的运营一个基本指导思想。C2B指的就是Customer to Business,也就是客户驱动,这是相对于传统B2C模式的一次颠覆。
你跟客户有没有建立持续的互动关系
互联网带来的本质差别,让我们这个时代具备了什么样的可能性?
第一,通过连接我们可以实现企业和客户之间高效率、低成本的海量连接和互动,意味着你第一次可以跟你的海量用户进行实时的互动。
大家想想看在传统的工业时代,你连客户是谁都不知道,你也不知道他们用了你的产品以后到底是什么感受,你谈什么客户第一?
第二,互联网的时代用户行为是可以数据化的,因为用户在使用你的产品过程中,他的行为就直接把他的需求以及他实际的感受告诉给你了。
就像我在前面举到的例子,你在搜索引擎的结果页点了哪一条就直接告诉了这个搜索引擎,它按相关性排序的那个结果效果够不够好。在淘宝上给你推荐了那么多商品,你点击了哪个商品进去看,也就直接给了淘宝的推荐引擎一个反馈,你满意还是不满意,要怎样去改进。
第三,产品的快速迭代,机器学习的自我优化,意味着用户在表达出他的需求之后,你可以实时持续地对产品和服务做出相应的优化。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数据智能的引擎可以在云端不断地发挥作用。
所以,这样的智能商业从一开始它的设计就已经包含了某种反馈闭环,它是通过跟客户,真实的客户、真实的联结,然后真实的互动,来了解客户对于你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实际的反馈,再基于这个基础不断的优化。
传统商业中,“用户第一”是一种价值观,是需要孜孜以求的终点和目标,因为要实现它其实意味着巨大的成本。为什么传统时代都讲高端定制?因为那个是高成本,只能服务于非常少量的细分客户。
智能商业的时代,客户驱动、用户第一已经成为了运营的起点和基础,这个新起点从根本上会把传统工业时代B2C的运作模式转换成客户驱动C2B的模式。在商业链条上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倒逼波浪式的传导,来形成整个社会的一个商业大变革。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最关键的第一步变化,就是看你有没有跟客户之间建立持续的互动关系。
在传统的B2C模式中企业跟客户是一次单次的接触,产品销售结束后,企业跟客户之间就不再有任何关系,但是在新的智能时代往往产品销售结束之后才是服务的开始,才是你的商业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时候。
所以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一种长期动态的互动连续关系,你才有可能得到快速的反馈,才能够提高你的服务能力,企业需要全神贯注地服务好客户,因为客户的转移成本比以前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