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见了建筑的声音

(2012-07-08 19:16:44)
标签:

永宁寺塔

建筑

象征

洛阳迦蓝记

圜丘坛

杂谈

我看见了建筑的声音

 

    如果一幢建筑能说话,那么它会说什么呢?我们能聆听到什么呢?有哪些是值得聆听的呢?

    由人们建造,为人们建造;它们体现着发生在它们周围的梦想、想象和故事。我们主张建筑是有声音的,并且值得聆听。去理解建筑的生命和意义之所在。

每一个好的建筑必须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它必须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第二,它必须能够和我们说话,说所有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和需要经常提醒我们、能够唤起记忆的东西。

    整个建筑语言中,声音的创意和价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提起建筑时,我们通常只是想到它是一大堆技术的集合体,现在让我们能够知道建筑也是会说话的,各种各样的建筑会向我们诉说民主与专制、坦率与傲慢、热情与威胁,甚至可以憧憬未来或回到过去。

    其实建筑和我们所谈的正是一种我们在其内外的生活方式,建筑告诉我们一种它可以激励并使我们维持生活在它里面的状态。当它为我们遮风挡雨并用它特有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的同时,也使我们成为了特殊的人,一种只有建筑能使我们表现出特殊快乐的人。这种快乐正是只有建筑才能对我们诉说的。

    如果我们将一座建筑描述得很美,这不单单是介绍一种纯粹的美学趣味;这也意味着对这种特殊生活方式的吸引力通过建筑的被提升了。当我们感觉到美的时,其实我们感受到的更是智慧的力量:

    中国古建筑中体现出的建筑声音的含义有两种:

一是利用建筑物的部件所发出的音响或回声;

二是谐音的应用。

    第一种类型的应用不太普遍。民间比较熟悉的如中国古塔上悬挂的铃铎,风动铃响,象征"梵音到耳"的佛法大意。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洛阳永宁寺塔"角角皆悬金铎,宝铎如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洛阳迦蓝记》)。佛寺铎音在佛教徒听来自有一番梵界的意境。
    皇家建筑的应用以北京天坛为典型。在天坛之圜丘坛第三层太极石上轻声呼唤,能听到四方传来的回声。这本是声学原理应用于圜丘建筑的精妙所在,却附会上了封建礼教与神学的注释。当一朝帝王在此祭天时,四方回应犹如"昊天上帝"的"训谕",象征天赋王权,而实质是强化帝王统治的正统权威。天坛回音壁的象征意义也是如此,在中央甬道的"三音石"上能听到多重回音,所谓"人间私语天闻若雷",表示出天帝与皇帝的"明察秋毫"。
    第二种类型即利用谐音来表征在中国建筑文化中较为常见。比如在深宅大院和陵寝神道中常出现狮子的雕塑形象,这不仅因为狮子形象威武,也是" 狮""事"谐音的缘故。因而,府邸大门两侧的石狮子,象征"事事如意";又如"狮""瓶"接连的剪纸图案贴在窗上,象征"事事平安";若是"狮子"与"铜钱"搭配,象征"财事茂盛";"狮"佩彩带,象征"好事不断"。
    古建筑装饰中鱼的造型应用则是应用了"鱼"与"裕"或"余"的谐音,象征丰裕有余;"鹿"谐"禄",鹿的造型装饰象征了俸禄的源源不断;"蝠"同与"福","扇"同"善",于是,蝙蝠与扇子的形象也出现在古建筑装饰中来表达人的良好意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