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营养咨询 |
1. 婴幼儿体格生长的一般规律
(1)身长
身长反映了骨骼的生长和儿童的长期营养状况,且呈线性和不可逆性生长,是最应该被关注的体格生长指标。年龄越小,身长增长越快,婴幼儿各阶段均有其生长的阶段性。我国城市婴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男童50.4厘米、女童为49.7厘米;至6个月时,男童平均身长达到68.4厘米、女童平均身长达到66.8厘米;一岁时,男童身长平均增至76.5厘米、女童身长平均增至75厘米。一岁以后,身长增长的速度较婴儿期明显减慢。身长的生长是连续的过程,但并非匀速生长,各阶段生长速度明显不同。身长的生长主要为脊柱和下肢骨的生长,其生长规律为自上而下,即脊柱的生长较下肢骨的生长快,因此婴幼儿上部量(自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较下部量(自耻骨联合至足底)要长。
(2)体重
体重是最常用的衡量儿童营养状况的指标,体重的生长也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一般规律。我国城市婴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男童3.32公斤、女童3.21公斤,至出生后6个月时,男童平均体重为8.41公斤、女童平均体重为7.77公斤,至一岁时,平均体重增加为男童10.05公斤、女童9.40公斤,一岁以后体重增加的速度减慢。体重受短期营养的影响较大,和身长的生长相比,其连续性较不突出,疾病或营养不足时,体重可暂时减轻。
2. 婴幼儿体格生长的特点
(1)快速性
(2)个体差异
(3)追赶生长
追赶性生长通常指体格生长速度快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正常参照值,一般见于早产儿出生后第一年和第二年、儿童患病康复后等情况。早产儿出生后若体重增长过速,可导致脂肪过度积聚,增加未来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早产儿出生后2岁以内,体格生长评价应采用矫正月龄,即评价的年龄等于时间年龄减去早产的胎龄,如32周出生的早产儿,出生后6个月进行体格生长评价时,其时间月龄应减去早产的8周,采用4个月婴儿的体格生长标准进行评价。
(4)早期生长对健康的长远影响
胎儿期及婴幼儿期的体格生长状况,对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均有影响。胎儿期营养不良,可导致胎儿肝脏等重要脏器对脂质的代谢功能受损,出生时表现为低体重、成年后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婴儿期体重过度增长,可导致脂肪细胞数量过度增加和体积增大,继而可能增加青春期和成年期发生肥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