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震后一周年学术讲座见闻

(2012-03-23 11:57:48)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最近在UCSF听了一场学术讲座,主题是纪念东日本地震后一周年,主要的发言内容为灾区医疗急救、辐射的持续性和对灾区儿童及家庭健康的影响、灾后应急、灾后房屋设置等,演讲者是参与震区医疗救护的日本各医学院校和医院的院长和教授、美国赴日本灾区考察的学者、美国和日本灾后重建项目的负责人等。日本驻旧金山领事馆的领事出席了该学术会议并讲话,说明该学术报告会有一定影响。下面是我在报告会上的见闻。

 

有一位长期从事灾后房屋安置研究的美国学者,在报告时讲到,一般而言,灾后房屋的完全恢复和居民重新完全安置,一般需要10-15年时间。灾后房屋重建时,一般需要考虑类似灾后再发生时的房屋抵御能力。这位学者高度评价中国汶川地震后对口援建的方法,灾后灾区本地的建设力量很弱,即使提供资金,也可能无法尽快地恢复,中国中央政府的这种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可以大大缩短灾后重建的时间。

 

在各个城市所有建筑物中,医院和卫生保健机构的房屋一般不是最结实的,在灾害中很容易被损坏。一旦灾害发生,医疗机构却承担着最繁重的负荷。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灾后应重点关注脆弱人群,如妇女、儿童、老人、失业者等。没有工作单位的人,比在职的人少得到很多关怀,灾后政府和社区应该高度关注这一人群。

 

灾后发生后,需要关注三个主要的健康相关问题:(1)精神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等心理疾患;(2)疾病,根据不同的灾害,会出现不同的疾病,如核事故后,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会增高;(3)社会问题,灾害后,由于健康问题增多,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有几位演讲者的观点,我比较认同。对失去亲人的幸存者的安慰:“Please smile him every time, he will have to smile back to you.”请时常对你的亲人微笑,你的亲人也一定会回报以微笑。提供咨询时,不要看时间,而要看着接受咨询者的脸,认真聆听。当面对异常行为时,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情感因素。灾后看待一切事物,不能仅仅用思想,而要用心去感受。

 

在会场见到十来个来听报告的日本留学生,都穿着深色西服,体现着对报告会的重视和对报告人的尊重。领事和学生讲话时,学生们都起立,并不断地点头哈腰,感觉训练有素。

 

会场里还见到一位听众,穿着考究,坐在最后一排。听讲座的同时,还一边织着毛衣。

 

第一位演讲者是日本东京一所医院的院长,用英语开场后,就用日语演讲了。他的嘴离话筒很近,整个会议大厅都回响着麦克风的“嗡嗡”声。翻译站在台下,没有话筒,而且用在诊室和病人面对面说话的音量翻译者,需要竖起耳朵才勉强听得明白。我感觉可能没有经过演讲培训,太不注意演讲效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