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父母的饮食习惯明显地影响孩子对健康饮食的选择能力,很多家长用武断和强迫性的手段促使孩子养成某种饮食习惯。研究显示,孩子对饮食的先天调节能力可因家长对喂养的过度控制而明显减弱,有的专家提出,喂养过程中应区分家长和孩子的职责,父母负责用正面、积极的态度和方式提供安全、美味、营养的食物,孩子负责决定进食的品种和进食量。婴儿已明显具备根据能量需要调节进食量的能力,也能根据食物的能量密度决定进食量(如根据奶的浓度调节摄入奶量的多少)。但是,家长的控制,可以削弱儿童对进食量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儿童没有机会亲自经历、体验和感受自己的饱足感和饥饿感,他们可能失去对进食量的自我控制能力。忽视孩子自身的饥饿感和饱足感,过分施以外界对进食的鼓励或限制,将极大地减弱孩子用饥饿和饱足的内部信号调节能量摄入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减弱或丧失,将对儿童的饮食行为产生长久的不良影响。
家长常常会误解孩子对饥饿和饱足的表示,调查显示,不少家长认为婴儿啼哭一般是饥饿的象征,孩子晚上哭闹,家长总认为是孩子白天没吃饱,这是促使不少母亲过早给孩子添加固体食物初衷。另有不少家长是根据自己的饱饿感来判断孩子是否需要进食及进食量的多少,他们认为自己饿了,孩子必定也饿了,自己想吃,孩子必定也想吃,自己认为美味的食品,孩子应该也喜欢吃。在幼儿中,家长用食物奖励孩子的好行为、敦促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或惩罚孩子的现象较为普遍,食物已不仅仅被家长用来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和饥饿感,而被赋予了其他的功能。用食物安抚或奖励孩子来代替食物满足饥饿感的做法,会极大地削弱孩子对能量需求的内部调节能力,尤其是对那些有肥胖遗传倾向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