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礼仪》(10)—言之有“礼”之合理的称呼
(2009-11-19 12:10:38)
标签:
礼仪培训师礼仪培训职场礼仪文化文明礼仪传统文化传播赵鸿渐杂谈 |
第三章 把话说好,言之有“礼”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当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称呼语是交际语言中的先锋官,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选择称呼要合乎常规,要照顾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入乡随俗。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其特殊性的。要做到庄重、正式、规范。
一、称呼的原则
1.礼貌原则
在称呼别人时,要讲究礼貌,常用的尊称有“您”、“贵”、“贤”、“尊”。
2.尊崇原则
对于职位比较高的同事或前辈,在称呼时,要体现自己对对方的尊敬。
3.恰当原则
对对方的称呼,要讲究恰当,比如,对司机、厨师称师傅可以,但是对医生、教师称师傅就不恰当了。
案例:
王欢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刚毕业的她,整天穿梭在找工作的路途中。有一天,她接到了一个面试通知,是应聘行政客服一职的。她准时地来到了该公司参加面试。由于对这项工作的极度渴望,她在考官面前显得太过紧张,有些发挥失常了,就在她从考官眼中看出拒绝的意思而心灰意冷时,一位中年男士走进了办公室和考官耳语了几句。在他离开时,她听到人事主管小声说了句“经理慢走”。王欢灵光一闪,赶忙起身,毕恭毕敬地对他说:“经理您好,您慢走!”她看到了经理眼中些许的诧异,然后他笑着对自己点了点头。
第二天,王欢接到了录用通知,她顺利地进入了这家公司的客服部。后来主管告诉她,本来根据她那天的表现,是打算刷掉她的。但就是因为她对经理那句礼貌的称呼,让人事部门觉得她对行政客服工作还是能够胜任的,所以对她的印象有所改观,给了她这份工作。
二、称呼的技巧
案例:
朱小艳进入了一家新的单位,领导带他熟悉周围环境,并介绍给部门的老同事认识。她非常恭敬地称对方为老师,大多同事都欣然地接受了。
当领导把她带到一位同事面前,并告诉小艳,以后就跟着这位同事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就请教她时,小艳更加恭敬地称对方为老师。这位同事连忙摇头说:“大家都是同事,别那么客气,直接叫我名字就行了。”小艳仔细想想,觉得叫老师显的太生疏了,但是直接叫名字又觉得不尊敬,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对方比较合理。
新员工刚到单位时,不能随便以自己的想法来称呼对方,对于难以把握的称呼,可以先询问对方,比如,“请问该怎么称呼您?”不知者不怪,对方都会把通常同事对他的称呼告诉你。案例中,对方要求小艳直呼姓名,只是客套话,作为一位新人,最好不要直呼其名,可以礼貌的询问对方。在职场上,过分亲昵和过分生疏的称呼都是不提倡的。因此,我们要把握好称呼这门学问,在职业道路上,做一位有礼的员工。
表3-1 称呼分类表
|
类型 |
技巧 |
具体方法 |
|
职务性称呼 |
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对对方的尊敬,如:经理、科长等。适用于极其正式的场合。 |
称职务; 在职务前加上姓氏; 在职务前加上姓名 |
|
职称性称呼 |
如果对方具有职称,可以直接以其职称相称。如老师、律师等。适用于正式场合。 |
只称职称; 在职称前加上姓氏; 在职称前加上姓名 |
|
性别性称呼 |
对于从事商界、服务性行业的人,一般可按其性别称呼“小姐”、“女士”或“先生”。 |
“小姐”是称未婚女性;在某些场合要慎用。可以加上姓氏,如:“王小姐”。 “女士”是对成年女性的称呼 |
|
姓名性称呼 |
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适用于一般场合。 |
直呼其名; 只呼其姓,加“老”等字; 只称其名,不呼其姓, |
三、称呼的禁忌
1.忌使用错误的称呼
常见的错误称呼一般是误读或是误会。误读是念错对方的姓氏,这样是很不礼貌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以事先问好别人,或者当面请教。误会,是对对方的情况不了解,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