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场礼仪》(10)—言之有“礼”之合理的称呼

(2009-11-19 12:10:38)
标签:

礼仪培训师

礼仪培训

职场礼仪

文化

文明

礼仪

传统文化

传播

赵鸿渐

杂谈

第三章  把话说好,言之有“礼”

 

职场上,我们每天和同事、领导之间难免有话要说。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应“讲究”。可以说,在职场上“说话”也是一种艺术。要把自己培养成一名有礼有节的员工,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礼”。
 
合理的称呼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当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称呼语是交际语言中的先锋官,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选择称呼要合乎常规,要照顾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入乡随俗。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其特殊性的。要做到庄重、正式、规范。

 

一、称呼的原则

1.礼貌原则

在称呼别人时,要讲究礼貌,常用的尊称有“您”、“贵”、“贤”、“尊”。

2.尊崇原则

对于职位比较高的同事或前辈,在称呼时,要体现自己对对方的尊敬。

3.恰当原则

对对方的称呼,要讲究恰当,比如,对司机、厨师称师傅可以,但是对医生、教师称师傅就不恰当了。

案例:

王欢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刚毕业的她,整天穿梭在找工作的路途中。有一天,她接到了一个面试通知,是应聘行政客服一职的。她准时地来到了该公司参加面试。由于对这项工作的极度渴望,她在考官面前显得太过紧张,有些发挥失常了,就在她从考官眼中看出拒绝的意思而心灰意冷时,一位中年男士走进了办公室和考官耳语了几句。在他离开时,她听到人事主管小声说了句“经理慢走”。王欢灵光一闪,赶忙起身,毕恭毕敬地对他说:“经理您好,您慢走!”她看到了经理眼中些许的诧异,然后他笑着对自己点了点头。

第二天,王欢接到了录用通知,她顺利地进入了这家公司的客服部。后来主管告诉她,本来根据她那天的表现,是打算刷掉她的。但就是因为她对经理那句礼貌的称呼,让人事部门觉得她对行政客服工作还是能够胜任的,所以对她的印象有所改观,给了她这份工作。

  王欢只因为一个合理的称呼,在面试中转危为安,幸运地得到了一份工作。可见,称呼在职场中的重要性。在日常交际中,称呼礼仪是打开交际之门的金钥匙,合理的称呼是给交际双方的见面礼,使对方有被重视和尊敬的感觉,它可以为之后的交谈提供良好的铺垫。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必须懂得称呼礼仪,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具体情况及交往中所处的场合、双方关系的亲密程度来决定对对方的称呼。得体的称呼才能体现员工的个人修养,展现员工的礼仪形象。

 

二、称呼的技巧

案例:

朱小艳进入了一家新的单位,领导带他熟悉周围环境,并介绍给部门的老同事认识。她非常恭敬地称对方为老师,大多同事都欣然地接受了。

当领导把她带到一位同事面前,并告诉小艳,以后就跟着这位同事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就请教她时,小艳更加恭敬地称对方为老师。这位同事连忙摇头说:“大家都是同事,别那么客气,直接叫我名字就行了。”小艳仔细想想,觉得叫老师显的太生疏了,但是直接叫名字又觉得不尊敬,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对方比较合理。

 

新员工刚到单位时,不能随便以自己的想法来称呼对方,对于难以把握的称呼,可以先询问对方,比如,“请问该怎么称呼您?”不知者不怪,对方都会把通常同事对他的称呼告诉你。案例中,对方要求小艳直呼姓名,只是客套话,作为一位新人,最好不要直呼其名,可以礼貌的询问对方。在职场上,过分亲昵和过分生疏的称呼都是不提倡的。因此,我们要把握好称呼这门学问,在职业道路上,做一位有礼的员工。

 

表3-1 称呼分类表

类型

技巧

具体方法

 

职务性称呼

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对对方的尊敬,如:经理、科长等。适用于极其正式的场合。

称职务;

在职务前加上姓氏;

在职务前加上姓名

 

职称性称呼

如果对方具有职称,可以直接以其职称相称。如老师、律师等。适用于正式场合。

只称职称;

在职称前加上姓氏;

在职称前加上姓名

 

性别性称呼

对于从事商界、服务性行业的人,一般可按其性别称呼“小姐”、“女士”或“先生”。

“小姐”是称未婚女性;在某些场合要慎用。可以加上姓氏,如:“王小姐”。

“女士”是对成年女性的称呼

 

姓名性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适用于一般场合。

直呼其名;

只呼其姓,加“老”等字;

只称其名,不呼其姓,

 

三、称呼的禁忌

1.忌使用错误的称呼
常见的错误称呼一般是误读或是误会。误读是念错对方的姓氏,这样是很不礼貌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以事先问好别人,或者当面请教。误会,是对对方的情况不了解,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2.忌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南方人认为“伙计”肯定是“打工仔”。中国人把配偶经常称为“爱人”,在外国人的意识里,“爱人”是“第三者”的意思。所以,要入乡随俗,在哪里工作,就遵从哪里的习惯。
    3.忌使用不当的称呼
   对对方的称呼要谨慎、恰当。如果对方是公司的董事长,而你称他为“经理”,就会贬低对方的地位,是很无礼的。
    4.忌使用庸俗的称呼
    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例如,“兄弟”、“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虽然听起来亲切,但显得档次不高。
    5.忌称呼外号
    对于关系一般的,不要自作主张给对方起外号,更不能用道听途说来的外号去称呼对方。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返回礼仪培训师赵鸿渐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