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37645702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龙门石窟(八)
(2025-08-03 13:01:52)
标签:
龙门石窟
莲花洞
普泰洞
伊阙
杂谈
分类:
河南河北
接上篇
前面是莲花洞
佛塔
莲花洞南侧
莲花洞南侧的力士
窟外门楣处刻有火焰纹,中刻一兽形铺首,雕工好。
莲花洞门南侧的雕刻
洞窟两壁刻满了大大小小的佛龛,布局或层次分明,或错落有致,龛额构图精美,既有尖拱、楣拱、屋檐拱,又有璎珞、帷幕、流苏,还有云纹、卷草纹、几何纹以及莲花、宝相花等,精雕细刻,变化多端。
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
莲花洞穹窿顶上,雕有一朵硕大精美的莲花,高浮雕的手法使
3
米有余的莲花在洞内更显醒目。窟顶的莲花,美央绝伦,生动逼真,精细繁缛的文饰雕刻使整个洞窟充满典雅、祥和的气氛。佛教石窟窟顶藻井多是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精美的莲花雕刻在石窟中还是罕见的。
围绕莲花,还有
6
个手捧果品、迎风飞翔的大型飞天浮雕,婀娜多姿,生动传神,而天衣、云彩随着天女的舞动,如随着音乐的旋律在翻飞,飘扬,使整个藻井一改以前的宁静幽深,而变得灵动起来。(网络下载图片)
莲花洞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率二弟子游说讲经之像,大弟子迦叶手握锡杖,身着厚重宽大的袈裟,似经过艰辛岁月的长途跋涉。 左右菩萨头戴莲花宝冠,姿态优美。
主尊释迦牟尼像,高
5.10
米,与其它佛像不同的是,佛像为立像,身着袈裟,似为释迦牟尼佛不远万里,一路风尘,从遥远的印度来到中国弘传佛教。
两侧浅浮雕众位弟子,迦叶、阿难随侍左右,亦步亦趋,迦叶手执锡杖(惜头面部已被盗去,
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
),阿难致礼肃立。菩萨像清秀华丽,仿佛显现着佛陀世界的庄严和繁荣。
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
2
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
莲花洞外北侧
右
上方有明代巡按河南等处监察御史赵岩题“伊厥”二字。
在伊阙二字之下,依稀镌刻着许多小字。
武周如意元年(
692
)史延福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现知最早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遗迹(宿白)。明庆隆间,河南巡抚赵岩在经文上刻“伊阙”二字。毁掉大部分原经文。
往前走
二个稍大的洞窟
北边的洞内有一佛二弟子,右边应该有一菩萨或力士,因损坏严重判断不清。
南边洞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
山壁上
有“方公路。乾隆
13
年,铭德记之”和民国龙门等石刻。
“郭公路。雍正
5
年,铭德记之”,清朝时洛阳龙门石窟山的东面是河,当时观拜的人无路可行。郭先生和方先生出资用石头,在窟壁之下分别修了路。那时管有才学的绅士称“公”,于是郭姓和方姓先生被称为郭公和方公。
人们为感谢郭公、方公修路的义德,在龙门石窟“龙门”牌边的山石壁上,刻上竖写的两条“郭公路”、“方公路”。
一个自然形成的山洞
山洞周围的佛龛
雍正年间,
云南石屏人张汉任河南知府时所书“龙门”。
民国甲戌秋海城陈兴亚来游
继续往前走
洞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
立佛、塔内坐佛
1034号普泰洞(北魏)
,
窟内有北魏普泰元年即公元
531
年的造像题记,因而得名。
在离地面
2
米的崖壁上且无栈道可达,普通游客无法看全面。
洞
中的涅槃图是龙门石窟中难得一见的精彩画面,展现出佛陀涅槃时众弟子举哀之情景,雕刻精良、意境连贯,
是龙门石窟中仅存的两幅涅槃图之一。另一幅在魏字洞内。
北侧
南侧有力士和佛塔
洞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龙门石窟(七)
后一篇:
龙门石窟(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