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通博物苑(二)

(2024-08-02 09:42:20)
标签:

南通博物苑

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

南通农科大学校舍

魁星亭

河心亭

分类: 江苏风景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江苏南通濠河之滨,由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人创办的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全国文明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南通博物苑(二)这座河边的建筑是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陈列馆简介

南通博物苑(二)   中国传统社会以家族为本位,家族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些特定的文化传统,莫不依赖于特定的家族而传承。家族传承现象不仅存在于民间社会的技艺技能传承方面,也体现在知识精英即士人阶层的文化技能与文化精神的传承上。
南通博物苑(二)  古典诗词的创作既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主流,也是士人阶层的一种特殊“技能”,这种“技能”不仅使士人成为文学创作的主力,也是他们交游、社会甚至政治活动的一种手段,士人通过同仁结社、诗文酬赠、友朋贺悼、记游抒怀、科举、应制、题画等方式,构筑了特殊的文化空间和文化领域。
南通博物苑(二)  古典诗词创作的技能习得,往往带有浓重的家族传承特征。这种家族特征也不完全由父子相继式的传习模式来完成,还包括文化家族对塾师的倾向性选择、姻亲、师友之间的易子而教等方式,但都强调传承上的“不坠家风”——即对先代文化精神的延续。而世家的文化风骨则往往对后世的文风传绪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陈列馆简介大门

南通博物苑(二)南通范氏世家诗文被列入江苏省非遗项目

南通博物苑(二)范仲淹像 

南通博物苑(二)表彰状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诗文世家瓜瓞延绵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   范氏诗文世家的当代传人,即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范曾先生为了保存乡邦文献、传承前代文脉,所以捐资建造了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馆内不仅陈列了当近代范氏家族的大家诗文,更是有范仲淹的诗文作品。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陈列馆外有一个重檐八角亭南通人习惯叫它“河心亭” “湖心亭”或“九曲桥亭”。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   除了张謇时期的几个亭子,此亭或许是濠河最早、最标致的亭子了。2008年范曾在亭子南北两面分别题写“文渊”与“后乐”。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南通农科大学校舍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   张謇于1906年设立通州师范学校农科,后改为初中两等农业学校、甲乙种农业学校,1919年改称农科大学,1928年后与医科大学、纺织大学合并为南通大学,1930年后称南通学院农科,1952年迁往扬州,合并为苏北农学院,如今已成为扬州大学的一部分。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   原校舍分布在启秀路南北两处,现在仅存博物苑内两栋农科高中部校舍。南通农科大学校舍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其外形、结构及体量相同,均座北朝南,呈一南一北布局。小歇山式屋顶,上铺蝴蝶瓦,混水砖墙。南楼中间为过道,楼梯沿两侧墙向上;北楼在中室为折返楼梯。建筑面积为706平方米。2004年公布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通博物苑(二)北楼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南楼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南楼南面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从东往西看 

南通博物苑(二)再往南走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一座十字形旧式平房
南通博物苑(二)平房北面

南通博物苑(二)平房西面

南通博物苑(二)平房南面 

南通博物苑(二)平房东面 

南通博物苑(二)沿濠河往南走 

南通博物苑(二)九曲桥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河心亭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路的尽头有一亭,“魁星亭”也叫“适然亭”。
南通博物苑(二)   魁星亭位于南通博物苑东南角的双檐方亭是由南通孔庙的魁星亭改建而来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南通因拓宽马路碍及魁星亭,乃移至现址,移建时将原来的两层改为现今的一层。此亭移建后并没有专门命名,人们习惯上还是将它叫作“魁星亭”。  
南通博物苑(二)   此亭现在被称为“适然亭”,其实是南通另一座亭子的移植。原来的适然亭建于中公园,亭名为张謇所取,亭子与张謇考中状元有关,惜早已不复存在。2015年南通博物苑110周年,为了纪念张謇先生开创博物之功,博物苑将原适然亭的联匾重新制作,移挂此亭,以存张謇与魁星的一段故实,于是有了现今所称的“适然亭”。南通博物苑(二)   当年张謇考中状元,家乡人以为荣耀,特在城西南濠河小洲上建一座“果然亭”作为纪念。亭名是取自唐人卢肇的诗句“果然夺得锦标来”而得的。1917年张謇改建五公园,重修此亭,认为亭名“果然”不合适,因为果然指不出意料地得到,有确实、必然的意思在,而张謇不认同此语,乃改名为“适然”。适然就更多带有偶然、恰好的意思。照张謇的解释,世间万事的得失都是适然而得,并不是确定的。这种适然的事,就要用适然的心来对待。

南通博物苑(二)   适然亭匾额为张謇题写。匾额上跋语:余以清甲午试进士及第,州牧邦人撷唐卢肇诗语为果然亭志之。科举时代,得丧适然耳,未有能必者。丁巳余重修此亭,不敢仍前意也,适然之事,以适然志之而已。张謇为适然亭题写的一副对联为“世间科第与风汉,槛外云山是故人”。

南通博物苑(二)再往南是办公楼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

南通博物苑(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