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博物苑东门
进入大门,右侧是东馆,左侧是濠河。

往这边看
南通博物苑导游图
表门上书“博物苑”
表门原为1905年始创时所建,原来正与通州师范学校隔河相望,中以长堤及一亭桥相通。门作单阙石柱式,门额为张謇于次年题写,其跋语概述博物苑创办经过及目的,同=同时还吁请社会来共同维护。表门自1938年日军侵占南通后遭破坏,上世纪五十年代拆除,2005年按原状复建。
东馆又名苑事室,建造于1912年。楼下原作接待和办公用,楼上则为苑主任、会计的寝室。博物苑创办之初,因事务纷繁,首任苑主任孙钺曾通宵达旦地工作于此。东馆于1950年重修,一度曾改作小型展览室用。
往南走
西侧大草坪。早年的博物苑有中馆、南馆、北馆等主要建筑,用于陈列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标本、文物。苑内广植名木花草,并饲养了少量动物,还逐年建造了藤东水榭、味雪斋、相禽阁、国秀亭、假山、水池等园林建筑设施。
梅花园
谦亭为博物苑名建筑之一,建成于1911年,原作为师范学校教员疗病修养之处,偶亦供外来贵宾临时住宿。1917年,在通执教的刺绣艺术家沈寿曾寓此养病。沈寿号雪宧,其去世后,张謇特将中室命名为“味雪斋”,用以纪念。1922年,张謇陪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等来苑参观,曾特地在此合影留念。1938年日军侵占南通后谦亭被毁,2005年本苑依原貌复建。
1922年,张謇陪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等来苑参观,曾特地在此合影留念。
谦亭,藤东水榭之南,平面为凹字型的建筑。因房基被抬得很高,所以视觉上很敞宽。
谦亭老照片(网络下载图片)
在1910年秋天,起建之时取名“谦受亭”。取自《尚书》中“满招损,谦受益”,第二年正式建造之后张謇先生觉得比较繁琐,便去了“受”字,得名“谦亭”,一直沿用到现在。
1914年8月张謇邀请沈寿来通,主持女红传习所事宜。沈寿在此期间积劳成疾,身体每况愈下。1917年沈寿因养病而两度借住“谦亭”。后来,沈寿用黑发绣成“谦亭”二字,作为借住养病的报答。
中间的一间由张謇而起名儿叫“味雪斋”
张謇以此表达沈寿冰清玉洁的精神,也感谢沈寿为发展南通刺绣艺术培养工艺人才作出巨大的贡献。
紧挨着谦亭的是水禽罧。
水禽罧椭圆池以外形而得名,池周驳砌及池中小岛、石道所用石材均采自本地五山,尤以朴拙之美而显其特色。1912年曾于东半池上架铁丝网罩来饲养鸳鸯等水禽,张謇将其取名为“水禽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