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2022-10-31 09:42:00)
标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

马踏湖

南旺枢纽

运河水柜

埭坝

分类: 有关扬州
   大运河的国家管理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内容纷繁复杂,涉及职官机构、漕运仓储、钞关邮驿与闸坝船政等诸多方面。国家兴衰与运河命运休戚与共,运河通则王朝兴、王朝衰则运河废。大运河贯通了南北江河,也连接了海陆内外,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铸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汶上县南旺镇十里闸村东的马踏湖,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遗产点南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的水柜,明清时期的官湖。一个因运河而生、伴运河而盛、随运河而衰的古老湖泊。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据明谢肇淛《北河记》载:“马踏湖在汶河堤北,漕河东,周回三十四里,其上有钓台”。马踏湖位于今汶上县与梁山县两县交界处,西临京杭大运河南旺枢纽段东堤,北达春秋时期孔子“宰中都”时钓鱼台遗址处的次邱镇湖口村,东至小汶河西岸的刘楼乡下王庄,南到小汶河至南旺运河交汇口北的坝上村,周长19.725公里,面积14.70平方公里。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马踏湖及周围水系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京杭运河剖面高差示意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分水观汶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汶上县湖河泉源图、铜指南针、铜墨斗、锡制裕形壶。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南旺水分枢纽位置示意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南旺枢纽湖运行示意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马踏湖原与蜀山湖、南旺湖为一个湖,系古大野泽,亦名茂都淀,五代至金初称梁山泊,元初称南旺湖。后因京杭大运河“截弯取直”开挖济州河和“引汶济运”凿小汶河一分为三而成。明《泉河史》记载有:“南旺湖跨漕河东西,东湖则跨汶水南北,在汶南曰蜀山湖,在北曰马踏湖”。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兵部尚书奥鲁赤开挖由任城至安山的济州河以取道山东北上大都,将南旺湖纵割为二:河西称南旺西湖,河东称南旺东湖。此时的马踏湖仍为一天然潴水洼地,湖水由汶上县东北部和宁阳县的诸多泉水汇聚而成,北连伍庄湖,东通黑马沟,既无岸坝,又无界堤。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明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宋礼筑戴村坝引汶水经小汶河至南旺运河分水济运,小汶河将南旺东湖一分为二:小汶河北称南旺北湖,又称马踏湖;小汶河南仍称南旺东湖,亦称蜀山湖。至此,马踏湖从南旺湖中被分割成为独立湖,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由东北往西南缓倾;西通运河,南连小汶河,湖水主要来自小汶河汶水及东北坡地之水。而运河西岸的南旺西湖,则独享南旺湖之名。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斗门,又称“水闸”,古代堤、堰上所设的防水闸门。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南旺水柜设施一览表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南旺水柜三湖周长与面积对照表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山东十七洲县运河泉源总图片段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竹船、竹雕小船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玉船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山东十七洲县运河泉源总图片段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南旺分水枢纽考古重现南边分流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南旺考古图片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清朝有关运河的报纸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生瓷雕龙船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丹阳练湖在江南运河中位置示意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明末练湖示意图、隋唐时期江南运河水工示意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明永乐年间,尚书宋礼筑戴村坝“引汶济运”后,“乃于沿河昭阳、南旺、马踏、蜀山、安山诸湖设立斗门,名曰水柜。漕河水涨则潴其溢出者于湖,水消则决而注之漕”。“柜者,蓄也,湖之别名也”。马踏、蜀山二湖位于运河以东,其地势高于运河,“可称水柜”,以专门补给运河水源,赈运河匮水之急。明总河张国维疏言:“(运河)东为蜀山、马踏两湖,名曰水柜,主于收待匮也”。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南旺枢纽机电沙盘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马踏湖区围堤先后建有徐建口、李家口、新河头及弘仁桥4座斗门,即积水闸和减水闸,以收蓄“汶水入湖接济运道”。清《山东运河全图》载有:“马踏湖在汶上县南旺以北,周围三十四里,由徐建、李家二口专收汶水,定志六尺七、八寸,出新河头、弘仁桥二单闸宣泄济运”。明万历中“建李家口、徐建口单闸二座。清雍正建新河头、弘仁桥二闸”。“雍正四年修堤筑堰,将徐建等二口并新河等二口,改建石闸”,“闸各宽一丈”。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湖堤南岸临小汶河为徐建口、李家口二闸,用于连接小汶河“收蓄汶水,接济运河”。其中徐建口闸位于南旺镇徐建口村东,西邻李家口闸,隔小汶河与蜀山湖的永安闸斜对;李家口闸在徐建口闸西,南旺分水口东,南与小汶河南岸的永泰闸相望。徐建口、李家口二闸下“各开引渠1000余丈”,引渠由南至北入湖。湖堤西岸临运河有新河头、弘仁桥二闸,用于连通运河“出水济运”。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其中新河头闸位于十里闸村北、梁山县五里铺村南,隔运河与关家闸、五里铺滚水石坝斜对;弘仁桥闸在梁山县开河村北、刘老口南。新河头、弘仁桥二闸下分别开挖有引渠,引渠由西至东入湖。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马踏湖蓄泄汶水济运,视运河水量大小并与蜀山、南旺二湖配合实施。平时运河“水势足用”时,马踏湖堤上的4座斗门紧闭储水待用,汶水经小汶河入南旺运河南北分流济运,“此一定而不可易者也”。每遇运河南旺枢纽段河道挑浚时,于小汶河口筑土坝“堵截汶水”,开徐建口、李家口二闸“洩汶水之柜”蓄以备用。若夏秋季节运河汶水充裕时,视情开徐建口闸或李家口闸减汶水入湖储蓄。每遇洪水运河涨溢时,徐建口、李家口二闸全开,分泄小汶河水入湖区沉淀泥沙,减轻运河河道的淤积。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一以杀水势保全运堤,一以撒泥沙免淀河腹”,“不惟可为水柜,亦可为沙柜也”。如若南旺分水口北十里闸至开河闸之间运河河道水量不足时,开新河头闸泄湖水于二闸之间河道补水济运。若开河闸至北袁口闸之间运河河道水量不足时,开弘仁桥闸泄湖水于二闸之间河道补水行舟。若遇洪水期泄小汶河水致马踏湖涨溢时,开新河头闸泄湖水经关家闸或五里铺滚水石坝于南旺湖蓄之备用,或开弘仁桥闸泄湖水于运河北流。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明清时期马踏、蜀山、南旺三湖相依,京杭运河、小汶河、月河相通,水工设施斗门、滚水坝下引渠纵横交错相连,分水口两岸“沙山”矗立绵延十余里,河堤、湖堤高柳成荫,湖光山色,碧波荡漾,物产富庶,古迹甚多清康熙皇帝4次南巡、乾隆皇帝6下江南,均登临南旺分水龙王庙等地观揽,先后题诗留言多篇。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马踏湖作为运河水柜、南旺枢纽的组成部分,与其它水利工程设施相互配合运行,有效的确保了京杭大运河500多年南北通畅、漕运繁荣。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隋唐时代以前,全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大都位于关中平原、中原地区等黄河流域,相距并不遥远,故而在此时期人工运河的开凿多源于军事和区域经济的需求。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隋唐时代之后,特别是南宋之后,经济中心转移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政治中心则北移至农牧交界带上的海河流域,使得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而政治中心离不开经济中心大量财粮物资的供给,因此开凿南北向人工运河,成为政治需求。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运河筑坝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筑坝用的工具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唐代铁农具、汉代铁农具、铁锤、开挖河道工具。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汉代铁农具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埭坝(盘坝)模型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埭,是吴地古时水利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土作坝而储水。埭又是古代官府或地方恶势力设卡对往来船舶强行收税(买路钱)之处。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建康实录》是我国水利建设史上较早有关建“埭”记载的古籍。该书录东吴孙权时“陈勋凿句容中道,至云阳(今丹阳)西城,以通吴会(今苏州市)船舰,号 破冈渎。”该渎所经为丘陵地势,人们在运河上下修建了破冈埭、长冈埭等十四道埭,藉以控制水流,保持运河水位。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镇江运河地处丘陵地带,其中苏南运河丹徒辛丰泰山湾段地面标高33.6(吴淞标高),素有“江南运河屋脊”之称。丹阳以北多为丘陵岗地,丹阳以南则是广袤的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地面标高仅为710米,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由于当时镇江北临长江入海口,历史上著名的广陵潮较今天的浙江钱塘潮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正常开凿丹徒水道,则河道势必水流湍急,不利行船,因此,秦代丹徒水道采用了曲折开挖的方式,利用丘陵地势形成多处湾道,逐步消除潮水落差的影响,确保船舶安全航行。秦代这种“三湾抵一埭”的开河理念正是古代运河建“埭”利航的基础,对以后大运河航运、水利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至今都有它的指导和示范意义。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