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2022-10-30 09:59:56)
标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

通惠河

贾鲁河

黄河运河分离

白浮引水

分类: 有关扬州
   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工程的杰作,以其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证明了人类的智慧、决心与勇气。各具特色的高水平工程规划,出现在不同的水资源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区段,综合解决了汇水、引水、节水、行船、防洪等难题,大运河由此成为沟通南北、疏通全国的交通网络。按照工程系统类别分类,水源工程、水道工程、工程管理设施和运河附属建筑等组成了大运河遗产的基本框架,是中国传统水利科技成就的集中体现。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从元朝开始,国都变迁到北京,国家政治中心转移,元朝忽必烈下令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开凿了元朝京杭大运河,直通南北,运河从此由江苏淮安经宿迁、徐州直上山东抵达北京。至此,诞生了现今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1194年,黄河在今河南武阳决口,灌封丘南下,夺泗水,从今淮阴夺淮入海。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初期漕运路线,是由江淮溯黄河向西北至封丘(开封北)县中砾镇,转陆运180里至新乡入卫河,水运经天津至2020年通县,再陆运至大都。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这条运输路线不仅绕道过远,且要水陆转运。1282年动工开挖济州河,自今淮安引洸、汶、泗水为源,向北开河150里接济水(相当于后来的大清河位置,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济州河开通后,漕船可由江淮溯黄河、泗水和济州河直达安山下济水。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截弯取直,纵贯南北。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京杭大运河示意图;元明清北京城平面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元定大都,通波京杭。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为了输送江南地区的物质,供给大都(现北京),元先后开凿了济州河河汇通河,经天津至淮安,南街邗沟和江南运河;新修通惠河,沟通北京与天津,形成北达京畿、南至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元代运河的开凿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治黄保运,南北直行,开凿通惠河。通惠河平面示意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通惠河水源工程及线路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京杭运河纵剖面高差示意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元至元二十七年,黄河在开封北决口,江淮漕路断绝。工程尚书贾鲁主持疏通汴河、蔡河,从密县凿渠引水,经郑州、开封入古运河。后被称为贾鲁河,复兴了开封一带的漕运,周家口和朱仙镇就是借助贾鲁河迅速繁荣发展起来。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贾鲁河示意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山东菏泽元代沉船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上面:北运河示意图;下面江南运河示意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明都两京,贡河通畅。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明成祖迁都北京与大运河的维护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明代会通河示意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陈瑄开清江浦;潘季驯治理黄、淮、运。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自元、明以来,黄河下游淤积严重。于是,从明代中后期,在淮北地区陆续穿凿了一批运河新道。黄河、运河分离。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清代历任皇帝对运河的治理都比较重视,尤其是康熙、乾隆都曾六次南巡,亲自指导河工。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康乾繁盛,维运保漕。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靳铺、陈潢治河与开凿中运河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运河漕运,设置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分别掌管运河漕运管理和运河水利管理。运河沿线的城市也因漕运而繁荣,北方的天津、德州、沧州、临清等城市迅速发展起来,东南地区的淮安、扬州、苏州、杭州也成为繁华的都市,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东南四都”。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隔墙中间有二只帆船模型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山东菏泽元代沉船(仿制)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丰县清代古船(仿制)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明、清两代均建都北京,对元朝大运河进行了扩建。明代整修通惠河闸坝,恢复通航;永乐九年(1411年)扩建改造会通河,引汶水入南旺湖,利用南旺湖地势高的有利地形,修建南旺水柜,十分之七的水北流,十分之三的水南流,解决了会通河水源问题,并增建船闸至51座。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乾隆南巡记》拓片,乾隆49年。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南都繁会图卷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淮安城砖,明;康熙临《龙虎台赋》石碑。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运河码头图青花像耳瓷瓶、德化窑白釉观音瓷塑、荔枝纹金套碗。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龙泉窑花卉纹瓷盘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龙泉窑青釉花卉纹瓷盘、龙泉窑花卉纹瓷盘、龙泉窑青釉碗、龙泉窑青釉瓷杯、龙泉窑瓷盘、龙泉窑瓷鼎、龙泉窑青釉莲华纹瓷盘。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为使运河免受黄河泛滥的影响和避开360里的黄河航程,明朝先后在嘉靖七年至隆庆元年(1528年至1567年)和万历二十三年至万历三十三年(1595年至1605年),自今山东淮安南阳镇以南的南四湖东相继开河440里,使原经沛县、徐州入黄河的原泗水运河路线(今南四湖西线),改道为经夏镇、韩庄,台儿庄到邳县入黄河的今南四湖东线,即韩庄运河线。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此外,为保障运河通航安全,还修建了洪泽湖大堤和高邮湖一带的运河西堤,并在运河东堤建平水闸,以调节运河水位。清朝于康熙二十年至康熙二十七年(1681年至1688年),在黄河东侧,约由今骆马湖以北至淮阴开中河、皂河近200里,北接韩庄运河,南接今里运河,从而使运河路线完全与黄河河道分开。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第二部分天工慧光、中华勋业——大运河的科技成就。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第二部分“天工慧光 中华勋业——大运河的科技成就”从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出发,根据大运河遗产构成框架,分门别类介绍大运河在水源工程、水道工程、工程管理设施和运河附属建筑等方面存在的科技性工程创造和思想成就。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大运河遗产构成系统;京杭大运河各段工程体系构成及关键工程举例。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元明清大运河行经及分段示意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工程的杰作,以其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证明了人类的智慧、决心与勇气。各具特色的高水平工程规划,出现在不同的水资源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区段,综合解决了汇水、引水、节水、行船、防洪等难题,大运河由此成为沟通南北、疏通全国的交通网络。按照工程系统类别分类,水源工程、水道工程、工程管理设施和运河附属建筑等组成了大运河遗产的基本框架,是中国传统水利科技成就的集中体现。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第一单元,引水济运,大运河水源工程。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凿渠引泉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济胜通惠,白浮引水。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零点测量,海拔肇始。郭守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以海平面衡量各地水平高度的统一标准的人。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闸草越岭,会通引渠。明代会通和水源工程。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四派泉源分布示意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该部分从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出发,根据大运河遗产构成框架,分门别类介绍大运河在水源工程、水道工程、工程管理设施和运河附属建筑等方面存在的丰富的科技性工程创造和思想成就,并以淮安清口枢纽工程为综合性水利工程的最典型代表,既反应大运河水利工程的突出成就,又突出大运河江苏段的地位与特色。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白浮引水沙盘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白浮引水图示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沙盘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