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2021-05-08 12:37:06)
标签:

花屿

烟屿

湖心西桥

湖心寺旧址

古戏台

分类: 浙江风景
   月湖是宁波市中心一片月牙状的湖面,这里曾是宋明时期文人坐而论道的城中山水,如今是宁波最重要的绿肺。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烟屿的最东面,紧挨着月湖的是共青路。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1958年,宁波市委组织全市的共青团员们以义务劳动的形式,建造了这条长500余米风景优美的湖滨路。为纪念共青团员们的义务奉献,政府将当时全新的柏油马路命名为共青路,并一直保留至今。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1998年,月湖大整治时,在西南角的岸边建成了月坛。月湖西岸与柳汀街、长春路一起围成了一个很大的三角地块,这里就是烟屿。现在的烟屿,主体是宁波二中的新校区。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有一座桥连接宁波二中竹洲校区岛。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只有在东北角保留了一小片老宅民居,其中最有名的是烟屿楼。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烟屿原为湖上渔人聚居之地,北宋后期,龙图阁待制舒亶在这里开宁波结社雅集之先;明时这里遍布宅第,尚书第、中丞第、榜眼第等;到了清代,诞生了众多大家,著名的史学家全祖望出生于此。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沿着共青路,一边的上阶沿每隔几步就有一部石书,介绍宁波的历史、名人。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李宅,现在是隐逸月湖别墅酒店酒店。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该建筑建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之所以称为“李宅”是因为里头住着浙东学派代表李邺嗣的后人。它原来在东门口的咸塘街上。1998年,天一广场商圈兴建时,这幢老宅被整体搬迁到共青路77号。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李宅贴隔壁就是烟屿最重要的建筑烟屿楼。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烟屿楼为清代宁波著名藏书家、朴学家徐时栋藏书楼,也称恋湖书楼。由徐时栋父太茂公创建于清道光三年( 1823)二月,时年其父“更故宅,创五之轩,立恋湖书楼。”徐时栋题诗纪之:“吾乡原自号文明,高阁临湖建柳汀。善写乡风吕中甫,绿杨丛里读书声。” 旧时宁波月湖曾有十洲(芙蓉洲、柳汀、雪汀、芳草洲、菊花洲、月岛、花屿、松岛、烟屿和竹屿),命名烟屿楼,是因为书楼座落于烟屿洲。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恋湖书楼更名为烟屿楼,一说是在1847年徐时栋第二次上京会试失利,自京城回甬后决意放弃功名,一心藏书和著述,就把书楼名称由“恋湖书楼”改为“烟屿楼”。一说是在清道光九年(1829年)至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这几年间。烟屿楼位于月湖西岸共青路,因该地历史上为月湖十洲之一的“烟屿”,故名。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主人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号柳泉,鄞县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举人,后来,两次上北京会试,均不得志,从此便发愤读书。著作有《烟屿楼文集》、《烟屿楼诗集》等三十余种,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徐时栋家住宁波月湖烟屿洲,其藏书处名烟屿楼,有藏书六万卷,他不但收集名家的著作,还留心收集乡邦文献。访得宋元时期宁波地方志,得善本六种,就专心校勘,刊印了《元四明六志》八十三卷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建筑群由大门、仪门、前楼、后楼及厢房等组成,坐西朝东,面对月湖。大门位于楼的北侧,朝东,进大门南转即为仪门,仪门单檐硬山顶,一开间,进仪门东为高墙,西为前楼,前楼坐西朝东,重檐硬山顶,五间二弄,楼上即为著名的藏书楼“烟屿楼”。后楼与前楼在同一轴线上,重檐硬山顶,五间二弄。另有厢房及偏屋数间。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烟屿楼的北侧,在桂井巷口,竖立着一尊全祖望大师的青铜雕像。1705年,大师就出生在桂井巷里。他是我国清代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是继黄宗羲、万斯同之后浙东学派承上启下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一生坎坷,却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30多种、400多卷的著作。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全祖望(1705-1755),学者称谢山先生,就出生于烟屿的桂井巷。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在学术上继承和发扬了浙东学派“经世致用”的传统,可谓浙东学派的重要人物。其史学成就和斐然文采获“班( 班固)( 司马迁) 之后第一人”的美誉。 中国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曾有这样的评价:“绝顶聪明的人有两个,一个是朱熹, 另一个就是全祖望。”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雕像高2.5米,基座90厘米,经过四道工艺,最终采用青铜灌注技术精心铸造,还原了一位在月湖桂井巷口独步思考的睿智老人形象。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沙孟海书全祖望诗:历年二百书无恙,天下储藏独此家。为爱墨香长绕屋,只怜带草未开花。一瓻追溯风流旧,十载重惊霜鬓加。老我尚知孤竹路,谁来津逮共乘槎。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古时月湖有三堤七桥,现只存一堤四桥,中的两桥就是湖心西桥和月湖桥,一堤就是及两桥间的广生堤花屿之南、二桥之间的广生堤。因花屿有湖心寺,而堤在湖心寺前,佛教本有普渡众生的教旨,所以堤为广生堤。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湖心西桥位于月湖的花屿与烟屿之间的单孔石拱桥。北宋元佑八年(1093年),明州大旱,太守刘珵栽柳植松,疏浚月湖,在建造十洲胜景的同时又建了这座湖心西桥。(网络下载图片)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清朝乾隆四十六年 (公元1781年),湖心东桥按照原样重造,更名为 “月湖桥”,并镌刻在桥额上。将湖心西桥称为 “大厅桥”,湖心寺改名为 “月湖庵”。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建,解放后改建为平桥,1998年月湖改造时又按原状重修,改建为现在的石砌圆拱桥,桥额为旧物。(网络下载图片)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宁波的月湖,形成于唐太宗贞观十年。宽处似满月,狭处似眉月,故称月湖。在北宋初期,月湖中心湖心岛上已建有“寿圣院”。北宋元丰二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上任明州太守时,写过《游寿圣院》:“一峰潇洒背城阴,碧瓦新堂布地金。落花禅衣松砌冷,日临经帙纸窗深。幽栖鸟得林中乐,燕坐人存世外心。应似白莲香火社,不妨篮举客追寻。”可见当时湖心岛已成为文人墨客寻幽修心之地。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湖心岛上“寿圣院”之名由皇帝敕赐,城里人称为“湖心寺”。《宋宝庆四明志》中,曾名“湖心广福院”。据记载,南宋建炎四年,金兵破明州,闯入月湖湖心寺,寺僧元肇端坐佛殿不动声色。金兵强行将他和其他和尚掳到北方去建寺,在过镇江时元肇投江而死。而这座湖心寺在金兵焚烧大半个明州城时,竟意外地毫发未损。乾道初年,住在湖边的尚书袁章,他的两个女儿带发在寺庵内修行,捐出嫁奁田340亩,建廊340间。当时又有住在湖东菊花洲的丞相史浩、住在湖西芙蓉洲的丞相史弥远及皇族赵伯圭等捐助,于是湖心寺增建十洲阁、澄辉阁,尚书蒋宗简又在湖心寺内办了书院。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1276年元军破临安,然后铁骑东进,明州(当时称庆元)又一次遭元军烧杀抢掠。此后,在元至正八年,台州黄岩方国珍聚众抗元,攻入庆元府后自立为王。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到了1359年,朱元璋反元军直逼江南,又迫使方国珍向朱元璋送去大量金银财宝。元代灭亡后方国珍归降明朝。此时钱塘文士瞿佑客居于月湖之东,写下了以月湖湖心寺及周边发生的故事为素材的名著《牡丹灯记》。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站在湖心西桥上望北看,前面是柳汀街上的尚书桥。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网络下载图片)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长廊内。瞿佑,字宗吉,号存斋,钱塘(杭州)人,历任仁和、临安、宜阳训导,少有诗名,晚年因诗蒙祸,谪戍边十年。《牡丹灯记》最早刻刊于明洪武十一年,由于瞿佑客居于月湖东岸,故对月湖周边民情了如指掌。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牡丹灯记》内容大概:上元佳节时,一乔姓书生因新丧其偶,在月湖边漫步解愁。忽见一丫鬟手提牡丹灯笼在前,后又见一妙龄女子随之,仔细端详,女子容貌端庄,娇羞可人,书生不禁为之动心,便和女子软语温言,直至天明。此后夜至晨归,小有月余。一邻居告诉书生,夜间和你有约的女子不是凡人,她的灵柩就停放在湖心寺,不信你去看。书生害怕,去湖心寺探一究竟。果然有一个灵柩停放在偏室,名讳正好与该女子吻合。书生自此不敢再与女子幽会,但心中仍然念念不忘。又有一日,书生借酒浇愁,回家途中绕道经过湖心寺,推门入寺,想再见一见梦中姑娘。然而,自此之后,乔姓书生就不知所踪,只有衣冠留在寺内。对此,全祖望留下诗句:“若到更深休恋恋,湖心怕遇牡丹灯。”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这一故事飘扬过海流传至日本,改编成通俗读物,依然叫《牡丹灯笼》,一时名声大振,并且多次被搬上大银幕。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湖心寺旧址位于宁波海曙区月湖花屿、月湖桥边,为湖心寺留存之“余迹”,19999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点。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古湖心寺,旧号水陆冥道院,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7),熙宁元年(1068)宋神宗赐名“寿圣院”。司马光描写当时月湖的名篇众乐亭节录中,有“横桥通废岛,华宇出荒榛,风月逢知己,湖山得主人”的诗句,除了“横桥”指的是月湖桥外,“华宇”指的就是湖心寺。另外政治家王安石、龙图阁大学士舒亶等都曾经到此,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著书。到了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又赐额“湖心广福寺”。为宋代明州六大十方律院之一。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元代寺毁,明洪武元年(1368)重建,并在寺后建袁公祠,纪念1276年进士袁镛领导抗元斗争被俘就义。明永乐初寺又遭毁,宣德元年(1426)又建。嘉靖三十三年(1554)兵部尚书张时彻退隐后购湖心寺为书院,改湖心寺为月湖精舍和宝纶堂。成化四年(1468年)日本画僧雪舟等杨在宁波作《宁波府图》,把湖心寺和湖心二桥标注在上,传往东瀛。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明洪武初(1368)重建,并在寺后建袁公祠,纪念1276年进士袁镛领导抗元斗争被俘就义。明永乐初寺又遭毁,宣德元年(1462)又建。嘉靖三十三年(1554)兵部尚书张时彻退隐后购湖心寺为书院,改建宝纶堂,以为藏诰勒之所。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现存建筑五间二进,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修葺,称月湖庵,上世纪搬迁别处,现为雪舟纪念馆。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花屿是湖中四州中最大的岛屿。“香气袭人蜂蝶醉,紫红深处坐吟诗”。旧为湖心寺、十洲阁、澄辉阁、沧州阁、袁忠臣祠,明为张氏月湖精舍、宝纶堂;清为月湖庵、袁宅。花屿东连月岛,西接烟屿,中间架有两桥,名湖心东桥和湖心西桥,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现存的东桥系著名的月湖桥,清乾隆年间重修。花屿在北宋时建有佛教古刹——湖心寺,为明州四大律寺之一。明兵部尚书张时彻改湖心寺为月湖精舍和宝纶堂,月湖庵为宝纶堂遗迹。清代建筑袁宅是吴冠中名画《双燕》图原型,现为宁波茶文化博物馆。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花屿南边的广生堤(网络下载图片)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湖心寺旧址的旁边就是宁波茶文化博物院的大门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大门比一般的宅院大门要庄重的多,应该是博物馆的配置吧。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门口的两个小经幢是20019月日本益田市赠送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外侧的两个是我们自己配置的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进入大门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天井西侧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迎面老宅的墙上依然是醒目的“ 宁波 茶文化博物院”八个大字,这老房子就是袁宅。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天井东侧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袁宅原大门朝西,今天临湖西侧原大门已关闭,游客参观宁波茶文化博物馆都是从朝南的边门进入。边门前有砚池两座,当地人俗称双眼池。据说从前月湖水干涸后,这双眼池仍旧蓄水满满,不受影响。双眼池前曾有精美石牌坊一座,现已不复存在。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宁波茶文化博物院的大门前东边,有一精致建筑,月湖文化角。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月湖文化角背面是戏台,隔河对望的是花果园庙。(网络下载图片)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屋脊上的堆塑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从室内直接可以上台表演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古戏台始建于南宋淳祐年间,清乾隆年间重建。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古戏台屋顶上的雕塑非常精致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宋时,诞生于浙江温州的南戏在江浙一带非常流行。宁波的戏曲在南戏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其主要的标志是元末明初戏曲家高明在鄞县创作的《琵琶记》,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曲祖”。宁波又是甬剧的故乡,甬剧发源于浙东农村,广泛流传于宁波、舟山、台州及上海一带。余姚的戏剧历史则更加悠久,余姚曾是南戏的四大声腔之一,至今仍保留着姚剧这一地方剧种。宁波还是越剧的第二故乡,起源于清晚期浙江嵊县的越剧,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在宁波得到极大发展。由于戏曲的繁荣和发展,作为表演场所的戏台,也就应运而生。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宁波地区现存最早的戏台是余姚鹿亭乡仙圣庙戏台。据记载,它始建于南宋,元至治年间迁移至今址,现存建筑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戏台面阔7米,呈正方形,高约6米,飞檐翘角歇山顶,戏台内顶部的斗拱等层层盘旋向上,往内收缩而成螺旋形藻井,俗称“鸡笼顶”。顶中间还置有一面大铜镜,四周雕塑着8个龙首和花篮。这穹顶的铜镜和藻井不仅具有消防避灾的作用,而且据科学检测,当演员在台上高歌或低吟时,其四壁会形成共鸣,出现余音绕梁的音响效果。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宁波现存的古戏台数量很多,有名可稽者就达数百座。它们中有宗祠戏台,如宁波湖西秦氏支祠戏台、象山县墙头欧家祠堂戏台、宁海县清潭村的敦善堂戏台和孝友堂戏台。也有会馆戏台,如位于江东的庆安会馆和安澜会馆内的戏台。还有祀庙戏台,如宁波府城隍庙、宁海县城隍庙、象山石浦城隍庙都有戏台,其中象山石浦城隍庙戏台还是宁波地区极少数的一庙两戏台结构。又如宁波月湖关帝庙戏台、余姚仙圣庙戏台、奉化萧王庙戏台、鄞州黄公庙戏台和忠应庙戏台等等。另一类是河边或街心戏台,此类戏台不多,如月湖花果园庙对岸临河戏台、鄞州黄古林街心戏亭、象山爵溪街心戏亭等。
宁波月湖公园(四)烟屿、花屿   历史悠久的戏台,不仅是一部生动的戏曲发展史,而且也是一部楹联大集。一般戏台台前的两根立柱上都留存着古代文人墨客题写的对联,如鄞州黄吉林街心戏亭楹联是:“地属通衢,鼓吹声娱过客;门临巨港,弦歌韵人流水。”宁波月湖关帝庙戏台楹联是:“人在玉壶掩映双湖日月,事垂金鉴分明一部春秋。”宁海县清潭村敦善堂戏台楹联是:“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先人提醒今人。”“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该村双枝庙戏台楹联是:“一曲阳春,唤醒古今梦;二般面目,演尽忠奸情。”
其内容或点示环境,或借古喻今,耐人寻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