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2020-11-17 12:30:21)
标签:

灵隐寺

天王殿

御碑亭

灵隐寺经幢

云林禅寺

分类: 有关杭州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是一处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杭州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丛林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古刹之一。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灵隐寺牌坊“梵山仙隐”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牌坊的另一面“灵鹫神行”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灵隐佛国胜景,古迹景观众多,康熙御碑就是其中一个。为保护这座石碑而建造的碑亭就静静地矗立在生境广场上,如同一方印章,镌刻着灵隐悠久的历史。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说起这块御碑的历史,还与我们爱下江南的康熙皇帝有关。据说康熙二十八年(公
1689年),康熙皇帝南巡杭州,临幸灵隐寺,写下了《灵隐》一诗,又将此诗赏赐给扬州知府高承爵,当他晋升为江苏按察使后,在扬州大明寺为皇帝赐的这首诗立碑。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2006年,在灵隐景区大规模整治中,杭州市园文局有关专家获悉扬州有此碑,立即前往考证并带回御碑拓片,建造了仿古御碑亭。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御碑亭是一座四角重檐歇山顶亭。亭高7米;正方形石基上有三层台阶;十二根圆木亭柱下有石鼓;双檐间有花式漏窗;檐下的挂落及底层两侧柱间的栏杆,均用精致细小的木条搭接而成,用作装饰同时划分室内空间。挂落与栏杆从外立面上看位于同一层面,并且纹样相近,上下呼应。亭内中央有一只神兽,驮着一块高大的御碑。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御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额高0.65米、长1.10米、宽0.50米,上面镌刻着双龙戏珠石刻,两条飞龙腾云驾雾、张牙舞爪,惟妙惟肖。碑身高1.6米,长0.9米,宽0.3米,一面刻“灵隐”两字,另一面刻清康熙帝咏《灵隐》诗。碑座是一头神兽赑屃,该神兽高0.85米,长1.20米,宽1.60米。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赑屃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九子第六子,形似龟,好负重。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背面这首由清朝康熙皇帝专门为灵隐题写的五言诗。“灵山含秀色,鹫岭起嵯峨。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开襟对层碧,下马抚烟萝。羽卫闲来往,非同问法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俺要留个影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照壁“咫尺西天”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灵隐寺大门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大门背面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在灵隐寺山门外的墙壁上嵌有一块碑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重建壑雷亭记》,碑通高240厘米,碑身高162厘米,宽855厘米,隶书16行,字径3厘米,篆额“重建壑雷亭记”。许应héng撰,潘衍桐书,光绪十五年(1889)立。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灵隐寺有两陀罗尼石经幢,分别位于天王殿外东西两侧,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据经幢所镌《建幢记》所载,石幢是由吴越国王建造于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原立于钱氏家庙奉先寺,后吴越国纳土于宋,奉先寺毁,乃于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由灵隐寺住持延珊迁建于今址。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灵隐寺经幢为湖石雕凿,原为十二层,现已残损,为多层八面形,仿木构楼阁式塔,下部三层须弥座,层次丰富,形态挺拔秀美。两经幢东西相距约74米,经幢8.05米。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石经幢下部三层为须弥座,分别雕刻蟠龙祥云和佛教人物造像。幢身上刻《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大佛顶陀罗尼经》和《建幢记》等。上部短柱层均为佛陀说法图。 (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灵隐寺石经幢底部须弥座为三层,低层雕刻蟠龙腾云。(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二层三层雕刻诸多佛教人物造像。(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腰檐之上的短柱层,四周雕刻佛陀说法图,栩栩如生。(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东幢幢身镌《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西侧陀罗尼石经幢,11.89米。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网络下载图片)   与东侧石经幢一样,下部三层为须弥座,分别雕刻蟠龙祥云和佛教人物造像。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上部短柱层均为佛陀说法图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佛教人物造像(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幢身上部叠置华盖、腰檐、联珠、仰莲、伞盖、流云,覆莲以及盘石等,盘石上雕刻迦陵嫔伽,形象生动。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灵隐寺建筑群以北高峰山势而建,五进东西跨院,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直指堂(法堂)藏经楼、华严殿。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天王殿临飞来峰而建,面阔五间双重飞檐,蓝色琉璃瓦大顶。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正门上重檐下悬‘云林禅寺’匾额,出自清康熙帝御笔。下檐悬匾书‘灵鹫飞来’,出自近代杭州人黄元秀之手,是对飞来峰灵秀的赞美。(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把“灵隐寺”改为“云林禅寺”呢?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皇帝在寺院主持谛晖法师陪同下一早登上了寺后的北高峰,当时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云林漠漠,分外幽静,下山回寺后,触景生情,引用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得尔曹”的诗句挥笔写下了“云林禅寺”四个大字,赐为寺额。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关于康熙题匾,还有一段传说:自命风流儒雅的康熙皇帝来到杭州灵隐寺耍子(杭州话:玩),老和尚请求他为寺院题块匾额。康熙信手挥笔,在纸上写了个老大的“雨”字,可“灵隐寺”的“灵”字按老底子(杭州话:古时候)的写法在“雨”字下面还有三个“口”和一个“巫”,这许多笔画怎么也摆不下了,真是急得皇帝下不了台。一个随从见状,忙用手指了指天及对面的树林。康熙皇帝将错就错,写成“云林禅寺”。这块匾挂了三百年直到如今,可老百姓并不买他的账,仍叫它“灵隐寺”。康熙题匾的笑话也一直流传到如今。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灵隐寺乾隆御碑,在天王殿外东侧方亭内。碑的正反面均为乾隆御书灵隐寺题咏,碑边均为康熙御书韵诗。碑通高250厘米,碑身高160厘米,宽74厘米御碑亭,四角攒尖顶。有点遗憾,有栅栏围住,不能入内观赏。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重建云林寺大殿碑。在灵隐寺天王殿外西侧方亭内,碑通高287厘米,碑身高190厘米,宽95厘米,刘彬士撰并书,清道光八年(1828)立。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灵隐寺售票处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灵隐寺入口,人很多。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灵隐寺进香线路图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灵隐寺进口的里面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灵隐寺山门内的第一重殿,天王殿。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天王殿,重檐歇山顶建筑,长24米,宽15米。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天王殿背面上有“威镇三洲”的匾额,古代神话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它的四方有四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州、北俱卢洲。相传北方是净土,因此韦驮只需威镇东西南三洲故名。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因殿内供有四大天王,故殿名为天王殿。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在天王殿大门上有二匾额“最胜觉场”以及“威镇三洲”。匾额“最胜觉场”为明代著名诗人、书画家龚勉书。古代神话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它的四方有四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州、北俱卢洲。相传北方是净土,因此韦驮只需威镇东西南三洲故名。两侧有民国浙江省省长张载阳题楹联:“立定脚跟背后山头飞不去;执持手印眼前佛面即如来。”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天王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高达8米,俗称“四大金刚”。(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手持琵琶,身穿甲胄,“持国”即指天王慈悲为怀,保护众生。守护东胜神洲。东方持国天王上方匾额《大千世界》。(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穿甲胄,手持宝剑,相传他因能使众生增长善根而得名。守护南瞻部洲。南方增长天王上方匾额《天涯海国》(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中缠绕一条龙,所谓“广目”,佛经上说他是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保护众生。守护西牛贺洲。西方广目天王上方匾额《神通广彼》。(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右手拿着形似雨伞的宝幡,左手持银鼠。多闻是指他的福德之名闻于四方。他又能以宝伞、银鼠制服众魔,保护众生财产,又是财富之神。守护北俱卢洲。北方多闻天王上方匾额《仰之弥高》。(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天王殿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菩萨(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灵隐寺韦驮雕像是南宋初期遗物,至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这尊韦驮像高2.5米,是用一根香樟木雕刻而成,为灵隐寺中现存历史较早的佛像之一。韦驮菩萨手执降魔杵,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居三十二将之首。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曾被魔王抢走,是韦驮不畏艰难,奋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韦驮塑像大多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意为保护佛祖,驱除邪魔,威镇三洲。(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天王殿东侧是进门的地方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天王殿后面东侧厢房是“十方苑”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天王殿后面西侧是“五百罗汉堂”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天王殿后面的庭院,院中古木参天。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天王殿西侧的灵隐寺出口
杭州灵隐寺(一)天王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