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2020-07-10 08:07:25)
标签:

大坑风景区

怪石角

天门

石屏崖

鸢飞亭

分类: 浙江风景

   莫干山它景色秀美、风光迷人。莫干山是天目山的尾巴,植被覆盖率有92%之高,远远望去一片绿海。莫干山遍山竹林,竹的品种繁多、品质优良、覆盖率高,闻名于世。除竹以外,自有松、柏、杉、香樟、苦梓、银杏等繁多乔木,即便是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其山的星点绿光,振奋人心。竹海环山,绿树芬芳之间,又见泉水叮咚,溪流湍急,真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幽静之境。此,春  节  是莫干山风景区的黄金时刻,此时万木皆春,一派生机,杜鹃花开,漫山遍野,不知名的野花点缀林间,山路处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莫干山多雨多雾,春雨过后的莫干山更是引人入胜。雨后的莫干山浮在云雾之上,如仙境般,惹得游人流连忘返。夏季的莫干山清凉如春,其温度往往要比同省杭州低6-7摄氏度,因此成为了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绿树成荫,溪水清凉,还有怪石嶙峋,飞瀑激流,仿佛桃花源地,闷热早已随了那云霄而去。秋季莫干山落叶飘荡,秋意盎然,寂静安然,令人无限遐想,更有桂香阵阵,芬芳迷人。冬季的莫干山雪景是另一番美景,银装素裹,冰沟银银,冬季游于其间也不惧冷。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大坑景区位于莫干山西北部,境内有莫干山主峰塔山,因取其北坡山谷俗称而名大坑。景区内峰峦竣峭,怪石林立,自古以来即为登高望远、攀岩赏石,观夕照、望明月之佳境,以雄、奇、险为特色,有古地质奇观——滚石瀑、天门、怪石角、石屏崖、小石林和鸢飞亭、流云桥等美景。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大坑景区四季景象各具特色,春天映山红临崖怒放,盛夏浓荫蔽天,冬日白雪皑皑,而尤以漫山遍野的金钱松、枫香等色叶树种构成的秋色图最为著名。景区保存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空气负离子、植物精气丰富,不仅是植物基因库,也是天然的森林保健中心。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的自然环境,主要有季风盛、降水多、植被好等特点莫干山山体西北高东南低,由向东南伸展的中支山脉,与向东北延伸的北支山脉构成的喇叭形山谷,山口朝东南,面向广阔的杭嘉湖平原,形成了东南风强西北风相对较弱的冬暖夏凉的山地环境。莫干山修竹似海,绿树蔽天,森林覆盖率高达92%以上,早在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曾表扬过:“绿化要讲覆盖,达到莫干山的水平,才能算化”。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还具有春秋季长,夏季短的气候优势,春季长达82天(杭州、上海仅75.7天),夏季为59天(杭州上海长达98天),秋季似乎莫干山不过是一处避暑胜地罢了,把初春和金秋两个同 样美好的黄金季节给忽视了。殊不知,春季和风阵阵,云雾变幻,竹笋破土,山花争艳,晨雾中一幅幅完美的“山居图”,宛如人间仙境,令人赏心悦目,陶醉不已。入秋则天宇澄朗,山明水清,万里碧翠,金桂飘香,枫叶流丹,是登高望远的最佳时节。即使到了冬日,林寒涧肃,朔风阵阵,雪花飞舞,银装素裹,更显示了莫干山冰清玉洁、纯美的气质。此时上山,踏雪寻梅,围炉品茗,无疑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浪漫之旅。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的滚石瀑长近千米,最宽处40余米,由成千上万大小不等岩石组成,势若瀑流,故命名为滚石瀑。从地质学的角度看,莫干山形成与距今一亿三千万年至七千万年前,在这一地质时期中伴有强烈的火山喷发及岩浆侵入活动,滚石瀑正是由山顶隆起的巨大岩石,因在火山、地震、重力等作用下发生崩塌形成的。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鸢飞亭,是莫干山的重要观景点,该亭透明玻璃伸出了悬崖外面。(网络下载图片)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鸢飞亭是一座全透底式观景台,它犹如一只老鹰张开翅膀停在半空中,在这里可欣赏到大坑景区如诗如画的风景。(网络下载图片)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其亭名取之于1959年郭沫若留诗“塔山鸢飞天宇近,剑池人去水声寒。群峦起伏如沧海,直欲乘风破碧澜”中‘鸢飞’两字。(网络下载图片)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鸢飞亭为庐前题字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亭内有一个回字形的玻璃观景台(网络下载图片)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患有心脏、高血压者不得进入。恐高、胆小者也不得进入。(网络下载图片)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继续往前走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石屏崖,在远古时期为一巨大岩体,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发生了风化、节理、不平衡升降以及崩塌等地质活动,使岩体沿纵向节理断裂位移,形成了眼前的上下各为屏障的奇异景象,而上半屏尤为壮观,屏高近20米,长百米,尤如经鬼斧神工造就。地质学家曾赞叹此景堪称“江浙第一屏”。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从这里往上爬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半屏尤为壮观,屏高近20米。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屏向前延伸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蹬梯往上爬,有点吓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沿台阶小心向上走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终于走上了平坦的道路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路边压顶的石头,犹如巨鹰。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形成于中生代晚侏罗纪的燕山运动和以后的喜马拉雅运动,这时期因伴有强烈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活动以及不平衡升降,产生了以火山岩为主体的火山隆起构造,主峰塔山海拔719米。山体呈北东走向,西部为低山侵蚀剥蚀构造地貌,东部为近陵侵蚀剥蚀——山前平原地貌。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由于火山岩断裂错动堆积,怪石林立,丛石嶙峋,似鬼削神剜,竞相争雄。其状如堆云、如巨卵,如狮象、如龙蛇;其势或立或跪,或坐或卧。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千峰夕照”亭位于大坑景区西北角,与怪石角相邻。(网络下载图片)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千峰夕照”亭旁边是“听涛”石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听涛”显得如此雍容大气,与远处的丛山峻岭遥相呼应,道出了国人宽广博大的胸襟。薄雾与青山共舞,怪石和清风之歌!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千峰夕照”亭,更似凉棚,木石结构,四方有朱红古木梁柱,山石以固。内设木椅以供休憩。顶如房檐,四周则是山上的花木。(网络下载图片)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千峰夕照亭,顾名思义,是看夕阳落日的佳处,日落烧红云霞,金色的阳光洒落在葱郁的山林间,重山静卧。遇天晴好,则可以一览山景,青山逶迤,山峦叠嶂,有村舍鳞次栉比。风起,山林传来沙沙声,竹海摇曳,金光粼粼。遇雾则有似云端仙境,远处景致若隐若现,似羞涩的少女。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怪石角也叫怪石谷,先民因无法解释其成因而以怪为名,是整个莫干山最为奇特的岩石景观,其地质成因与构造断裂及岩石岩性、节理有关。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在莫干山主峰塔山西侧有一处怪石角。这里丛石嶙峋,其间有一巨石,高10余米,陡然突起,人称“怪石角”岩成三叠,势如累卵,巨石之巅却十分平坦,可观景、憩息。岩石之中有一石窟,侧身可入,能容七八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在石脚仰观,犹如一头纵身腾跃之猛兽,但被“神”力拉住,悬于半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鹦鹉岩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一块很像鹦鹉头的岩石(网络下载图片)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香果树属于国家Ⅱ级珍稀濒危树种,资源分布少,繁殖比较困难,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科研价值。香果树尚未发现纯林,只见其星散分布。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香果树简介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香果树(学名:Emmenopterys henryi Oliv.)是茜草科,香果树属落叶大乔木,高可达30米,树皮灰褐色,鳞片状;小枝粗壮有皮孔,叶纸质或革质,叶片阔椭圆形、阔卵形或卵状椭圆形,上面无毛或疏被糙伏毛,下面较苍白,托叶大,三角状卵形,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花芳香,裂片近圆形,变态的叶状萼裂片白色、淡红色或淡黄色,花冠漏斗形,白色或黄色,花丝被绒毛。蒴果长圆状卵形或近纺锤形,种子多数,6-8月开花,8-11月结果。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香果树喜温和或凉爽的气候和湿润肥沃的土壤。分布区内年平均温18--22℃,在庐山能耐极端最低温-15℃,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一般集中于5-8月,相对湿度为70--85%。土壤为山地黄壤或沙质黄棕壤,pH5--6。通常散生在以壳斗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中,或生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香果树为偏阳性树种,但幼苗和10龄以内的幼树能耐荫蔽,10龄以上多不耐阴,一般在30龄以上的壮龄树才能开花结实。7~9月开花,果实10-11月成熟;种子有翅,借风力传播。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香果树产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东北部至中部;生于海拔430-1630米处的山谷林中,喜湿润而肥沃的土壤。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巴东县。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香果树是古老孑遗植物,中国特有单种属珍稀树种,分布于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和西南部、浙江东南部和西部、福建北部和中部、江西东部和西部、湖南西南部和西北部、湖北西部和西南部、四川东部和中南部、河南南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广西东北部和西北部、贵州东北部和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和西北部。在神农架林区主产于南部海拔6001400米的山坡或山沟边林中。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天门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天门,从地质学角度看,其成因与火山岩岩体构造断裂及岩石岩性、节理有关,一天门、二天门即是各由同一块岩体断裂、位移而形成仅可容一人侧身而过的石门奇观。还有将军石、聚仙台、窥仙石等景观。岩下的腊梅园,种植了腊梅、西南腊梅、夏腊梅、美国腊梅、柳叶腊梅等,从严冬到春、夏、秋次第开放,也堪称一绝。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一天门(网络下载图片)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二天门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二天门近观(网络下载图片)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

莫干山(六)大坑景区一天门仅可容一人侧身而过的石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