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2020-01-19 20:10:53)
标签:

采石矶

怀谢亭

李白衣冠冢

翠螺山

翠螺湾

分类: 安徽风景
   采石矶不仅以风物之秀著称,还以其扼守长江天险向为兵家所重,成为锁钥东南,江山易主的必争之地。自东汉以来,历代发生在这里的战争多达20余次。其中东汉孙策据牛渚而定江东;隋韩擒虎采石渡江平南陵;郑成功陈兵采石攻南京;明大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南宋虞允文在采石矶击败金兵……多少英雄为其折腰,多少雅士为其讴歌,刀光剑影屡屡,亭台楼阁重重。历代战争留下的累累伤痕,妆点着今日关山,因此留下名胜古迹比比皆是:联壁台、李白衣冠冢、大脚印、赤乌井、伯牙台、然犀亭、峨眉亭、江山好处亭、怀谢亭、待归亭等等,给采石矶增添了壮美的色彩,优美的传奇。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通往李白衣冠塚的神道及石像生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的采石公园里的翠螺山庄,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一,素有“千古一秀”之誉。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秦始皇东巡会稽,道丹阳,至钱塘,即通过此渡。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东汉兴平二年(195),孙策渡横江,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其后孙权使孙瑜自溧阳移兵屯牛渚。从此,采石矶成为历代军事重镇。黄武中,孙权使全琮屯牛渚。东吴建衡二年(270年),孙皓谋伐晋,大举兵从牛渚西上,旋引还。又以何植为牛渚督,作横江坞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西晋咸宁五年(280年),晋伐吴,遣王浑向牛渚。永嘉元年(307年),陈敏据建业,扬州刺史刘机等出历阳讨敏。陈敏使其弟陈宏据牛渚拒之。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东晋咸和三年(328年),苏峻据历阳以叛,济自横江,登牛渚,望钟山。咸康元年(335年),石虎南游,游骑至历阳,诏戍牛渚及慈湖、芜湖以备之。永和中,谢尚镇于此,亦曰采石戍。隆安二年(398年),豫州刺史庾楷以历阳叛,谯王司马尚之大破楷于牛渚。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魏主拓跋焘入寇,军瓜埠。宋分军戍采石,又陈舰列营,周亘江畔,自采石至暨阳六七百里。孝建初,刘义宣作乱,柳元景军于采石。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齐永元初,陈显达自寻阳东下,败台军于采石,建康震恐。二年,崔慧景逼台城,豫州刺史萧懿方讨寿阳,屯小岘,闻警,即帅数千人自采石济江,顿越城。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梁普通六年(525年),置南津校尉于此。大通二年,侯景攻历阳,历阳太守庄铁以城降,说景曰:今宜急趣建康,若朝廷遣羸兵千人,直据采石,虽有精甲百万,不能济矣。景遂引兵临江,时羊侃请以二千人急据采石,梁主不从。侃叹曰:今兹败矣。先是,梁主闻景叛,遣将军王质巡江防遏,至是,陈昕言:采石急须重镇,王质水军轻弱,恐不能济。诏即以昕代质戍采石,质去采石,而昕犹未下渚秦淮渚也,景谍知之,大喜曰:吾事济矣。遂自横江济采石,袭陷姑孰,至慈湖,建康震骇。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承圣初,王僧辨等讨侯景,至芜湖,景将侯子鉴据姑孰南洲以拒之,既而僧辨至姑孰,子鉴帅步骑渡洲,于岸挑战,败奔建康南洲,即采石矣。梁主方智初,齐人纳萧渊明为梁主,王僧辨迎之于历阳,渊明自采石济江。既而陈霸先杀僧辨,废渊明,与齐人相持。绍泰二年,齐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等袭采石,执戍主张怀钧。陈末,隋军临江。樊毅曰:京口、采石,俱是要地,各须锐兵五千、金翅二百,缘江上下防捍,如其不然,大事去矣。既而韩擒虎以兵五百人,自横江宵济采石,而陈以亡。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隋置牛渚圻镇。唐贞观初,改镇为戍。文德初,杨行密谋取宣州,议约和州、升州兵,自采石济江侵其境,而行密从庐州济江,自西道击之。宋开宝七年,曹彬败江南兵于采石矶,先是樊若水尝渔于采石,以小舟载丝绳维南岸,疾棹至北岸,以度江之广狭,遂诣阙,请造舟为梁以济师,繇是大军长驱,如履平地。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绍兴末,金亮南侵,两淮皆陷,遂筑台和州江岸,挥兵渡采石王应麟曰:和州东二十里有西采石,其下为杨林渡,即金亮督兵渡江处,为虞允文所败。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明初,自和阳渡江,诸将欲向牛渚,太祖曰:牛渚敌营所在,备必密,先登采石,敌不知所备矣。遂克牛渚,下太平。今采石矶临江为险,有官兵驻守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这里曾发生“宋金采石之战”,南宋主将为虞允文以少胜多大战完颜亮。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在李白衣冠冢前,有一座亭子,乃取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诗意,取名“怀谢亭”。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李白在《夜泊牛渚怀古》一诗中有:“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之句,其典故出于东晋时期谢尚“采石夜月识袁宏”的故事,后人因此事特建“赏咏亭”於采石矶江边。1979年复建之后,改名为“怀谢亭”。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谢将军,即谢尚,字仁祖,东晋时官镇西将军,曾镇守牛渚。谢尚博学多闻,善识人材。一日夜晚,秋月皎洁,谢尚乘兴泛舟赏月,闻邻舟有人吟其自作《咏史》诗,遂驻听久之,不由为之击楫称叹,即移舟相邀,知为临汝少年袁宏,两人一见如故,倾谈达旦。谢尚怜其才学,聘为幕中参军。袁宏原本孤贫,经谢尚提携,从此名声日著,官至东阳太守,并成为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这段谢尚月夜泛舟识袁宏的典故遂被传为佳话。后人以其事建赏咏亭于采石江边,后毁不存。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唐开元十五年(727),李白溯江西上观云梦途中,夜泊舟采石山下,触景生情,作《夜泊牛渚怀古》抒发其怀才不遇,希望得到朝廷赏识的情怀。诗云:“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以后历朝文人至此,多羡慕袁宏被识,又惜李白不遇,写下诸多愤懑伤感的诗篇。如唐刘禹锡《望牛渚有感》,宋贺铸《晚泊东采石矶》、潘阆《泊牛渚》,明邝露《采石怀袁宏、李白》,清李调元《牛渚晚泊》等。清代李霖《牛渚怀古》云:“江月明,江草碧,才人不易逢,知音更难得。因袁白忆谢将军,我更因袁怀李白。”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马鞍山市所立的李白衣冠塚文物保护单位碑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李白衣冠塚介绍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当涂县志》记载,李白衣冠冢原在采石镇神霄宫内,冢前立有“唐李翰林衣冠墓”石碑。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宋嘉泰元年(1201)道士秦德智募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神霄宫改建采石小学堂,因辟建操场,将李白衣冠冢移至操场西侧。1972年,采石公园管理部门将李白衣冠冢迁至翠螺山麓,重新勒石为碑,供游人瞻仰凭吊。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冢基用青石垒砌,基高2米,直径5米,周长约40米。形体为圆笼屉状四周有石栏圈围。松柏簇拥,芳草菲菲,环境幽静。冢前立一汉白玉大理石碑,上镌隶书“唐诗人李白衣冠冢”,系书法家林散之手书。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李白衣冠冢,为埋葬李白衣冠的坟冢。相传李白身着宫锦袍,在采石矶头酒醉跳江捉月,溺死江中,其衣冠被渔人捞起葬于采石。现江心洲有宫锦村,旧传李白衣冠在此处打捞。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千百年来,采石李白衣冠冢和当涂青山李白墓同样因李白而名声大振,慕名前来凭吊者络绎不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白居易《李白墓》云:“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项斯《经李白墓》诗也有“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之句。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这里有一小路通往山下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当年,李白是否在此极目远眺,望着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及雄奇巍峨的东西梁山,曾豪情满怀地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著名诗句《望天门山》。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翠螺山西北临大江,另三面为牛渚河环抱,海拔131米,方园约十里,驼峰耸峙,松木葱绿,犹如一只硕大无朋的碧螺飘浮在水面。故有翠螺出大江之说,“翠螺山”亦因此而得名。翠螺山原名牛渚山,又叫燃犀渚。据《與地志》载:“昔有人潜行,云此处通洞庭,旁达无底,见有金牛,状异,乃惊怪而出”,遂称此山为“牛渚山”,临江峭壁山崖亦称作“牛渚矶”。《太平府志》上也有记载,说明“牛渚”得名原由:“采石山下,江漘有柱高丈许,突兀峭壁间,相传古有金牛见此,故名。”至于“燃犀渚”之名乃是从东晋大将温峤燃犀照水族的故事而得名的。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翠螺山拔地而起,蔚然深秀,含黛染绿。西麓突兀于江中的悬崖峭壁是著名的采石矶;西北临江低凹之处,人称西大洼,崖壁间可见古代泊船系缆之痕迹;北边山脊梁叫蜗牛尾,山势险峻;南麓林木郁郁,亭阁隐隐,著名的太白楼等文物古迹均分布在这一带,是游人觅古憩足的主要区域。最高处是翠螺峰,昔年曾建有三台古阁。采石公园已重建,供人游览山上有数条盘山小道,蜿蜓曲折,四通八达,游客可从不同方向登上峰巔。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翠螺山东北与荷包山、宝积山、西山、望夫矶、人头矶,马鞍山、慈姥山等一脉相连,此起彼伏。在这些山峰中,尤以翠螺山葱茏蓊郁,丰神不凡,瑰丽可爱。据《太平府志》记载,明代工部右侍郎周忱巡抚江南时,爱这里山水清秀,即命人在此遍植树木,用以隐蔽巉崖,遮盖峭壁。时间既久,茂盛的树木,便叶绿四季,无论是夏日雨后夕照,还是冬季雪霁初晴,均显出一个“翠”字。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路边有新建亭子一座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六角双层木制凉亭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阅翠亭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木栈道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木栈桥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然而,采石矶常为兵家所争,树木历代多遭砍伐、焚烧。解放后, 在翠螺山不断扩大树木种植面积,栽培了许多不同品种的树木花草,使山上山下日渐林深树密,浓荫蔽日,恢复了翠螺山的本来风貌。现在人们在游览采石矶之后,可趁游兴正酣而攀至峰顶长眺俯瞰,视野豁然,心胸顿开,远望长江如带,绿洲如毯,万顷田畴,烟村雾树,极目无垠,古城当涂、江北和县历历在目;近观钢城新姿,九峰竞秀,湖泊犹如明镜,高炉林立,工厂成群,楼房栉比鳞次,道路纵横交错,使人目不暇接。
采石矶(十三)怀谢亭、李白墓   翠螺湾依水傍山、景色秀丽,集垂钓烧烤、水上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园区以山水园林为基调,亭台水榭、木桥幽通、鱼池潭影交错相映。景点错落有致,布局紧凑协调,有六角亭、草亭、水榭、钓鱼台、游船码头、栈道、农家乐、娱乐设施基地、月季园以及牡丹园等景点。宽阔的映杉湖掩映在池杉林中,壮美如画,信步映杉湖畔,可观赏秀丽的湖光山色,又可修心养性,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往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