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明寺(八)第五泉鹤冢

标签:
大明寺第五泉鹤冢西园御碑 |
平山堂前西侧
从八角洞门出去
下台阶
下面是高墙花窗洞门,传过门洞旧到达西园的鹤冢。

















此黄石假山造形如狮于盘山图,山中叠有石屋两间,左室洞谷,右室悬崖,岩山倒挂。南麓叠有园门,飞峰横跨山涧,山顶一峰,构思精美怡人。
黄石大假山,壁立如削,其上群峰突兀,甚至有猴子观山之景,其下洞曲临水,峰石基础植入水中,高达12米,乃扬州叠石名家王老七遗作。




“以下都是南零水了”。兵士惊吓不已,跪地请罪。原来他最初确实是在南零取的水,可惜近岸时,舟荡水泼了一半,于是就近以江水加满。李秀卿和宾客都大为惊叹,恳请陆羽口授天下之水的优劣,陆羽说:扬子江江南零水第七,惠山水第二,虎丘水第五,丹阳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大明寺塔院西廊井与下院蜀井的水,以塔院为胜。”真是: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过去此处一直有塔井和下院井之说,明代大明寺僧沧溟曾掘地得井,嘉靖中叶,巡盐御史徐九皋书“第五泉”三字,青石红字,字形丰腴壮丽,人称此为下院井。水岛上一井,是乾隆二年汪应庚开凿山池种莲花而得,并于井上建环亭,著名书法家,吏部王澍书“天下第五泉” 。
第五泉位于大明寺内乾隆御碑亭南, 嘉靖年间巡盐御史徐九皋于井旁立石,碑高二米,上书“第五泉”。三个大宇,青石红字,字形丰腴壮丽,古时人称此为“下院蜀井”。










前一篇:扬州大明寺(七)欧阳祠2
后一篇:扬州大明寺(九)船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