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明寺(六)欧阳祠1
标签:
大明寺欧阳祠石涛书画院于欧阳修石刻像醉翁亭记 |
谷林堂背面
谷林堂东北侧看到的建筑是大雄宝殿后面
谷林堂北面的欧阳祠
钱惟演对欧阳修这样的青年才俊非常好,简直是把他们“贡”起来。不但很少让欧阳修等年轻文人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吃喝玩乐。有一次,欧阳修和年轻的同僚到嵩山游玩,傍晚下起了雪。忽然,钱惟演的使者赶到了,带来优秀的厨子和歌妓,并传钱惟演的话说:“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吧。”
当然,这些青年才俊们,在吃喝玩乐之余,也会吟诗作赋。当时文坛上流行骈文,文风华丽,但是免不了说大话、套话,欧阳修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文章去参加科举考试的。终于可以毫无压力地创作了,他们当然不满足于那样死板的文风,而是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以效法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
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后来古文的创作在宋代繁盛一时,留下了无数千古名篇。钱惟演“富养”这几个小文人,真可谓是功在千秋。
后来,钱惟演政治失意,被迫离开了洛阳。欧阳修等人为钱惟演送行,双方都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在洛阳的奢华生活,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后来他被贬官的时候,还深情地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虽然我现在被贬到穷乡僻壤,在春天都看不见花,但我曾经在洛阳享受过那样绚烂的青春,这一生还有什么不能承受呢?)”
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28岁的欧阳修回京做了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他在京中继续把“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当成座右铭。不过,此时的欧阳修,毕竟不再是那个享受青春的少年,他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
石涛书画院是一个老建筑,坐西朝东,五楹。东面全部是隔扇门。
说起来是五楹,南北两边只有半间。
隔扇门上有人物、卷草、瓶(寓意平安)等。
左边是欢天喜地,有猪獾(音欢)望着天,喜鹊看重地。右边是猴子祝寿,有猴和桃。
有瓶有案(桌)寓意平平安安 
格心图案



中间正门的裙板
狮子戏球
松鹤鹿
龙、凤、麒麟
平平安安
石涛书画院东侧有一片高挑的竹子
南头一圆洞门,洞门外是西园。
洞门背面
竹子后面是谷林堂的山墙
拱门里面是谷林堂
进入欧阳祠
欧阳祠内东侧板壁上有二幅书法作品
欧阳祠内西侧板壁上也有二幅书法作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