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2019-09-22 16:46:16)
标签:

大明寺

谷林堂

苏轼

欧阳修

嘉佑贡举

   苏轼,号东坡居士,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三人在文学领域具有极高的地位。苏轼自小便比别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他的父亲是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因此,苏轼自小就和弟弟苏辙在父亲的教导下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很小的时候在当地已是人尽皆知的小名人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神童。

   这一年,北宋政府开科取士,招聘人才,学有所成的哥俩就结伴进京参加科考,希望能金榜题名,为国家做出贡献,自己也能博取功名。出人头地就出自这次考试,每次科考都有一名主考官,这一次的主考官是当时文坛领袖著名的欧阳修。欧阳修正积极的推行文坛的革新运动,他反对华而不实的浮夸文风。考完试,在阅卷中他发现苏轼的文章与众不同,文章写得洒脱豪放,风格浑厚,充满才气,欧阳修看完文章非常满意。就准备报送皇帝点其为状元,因为考卷都是密封的欧阳修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写的,他反复看了几遍卷子,又觉得很像自己的弟子曾巩所写,又怕真的是曾巩所写,点为状元,别人会说自己徇私。想来想去,就给了个第二名,后来知道是苏轼,大为后悔。 

   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非常赏识,他曾对老友梅尧臣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这就是“出人头地”成语的出处。意思是说,自己应给这位有才华的青年让路,让他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苏轼兄弟俩因出众的才华,双双金榜题名,成为一时佳话,就连当时的仁宗皇帝看过两兄弟的文章也是大加赞赏,曾对大臣们说,同时得到两位能臣。苏氏一门三杰,在我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谷林堂位于平山堂北侧,建于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系苏东坡56岁任扬州知府时为纪念欧阳修而建的,堂名取自他自己的诗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以诗的第一、二句的第二个字“谷”、“林”为堂名。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谷林堂面南而建,五楹,七架梁,面南设廊和栏杆,硬山屋顶。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谷林堂大门楹联:使名驹试千里。更摇明月作三人。该联是四川名人徐无闻先生集苏轼诗句而成。上联的“名驹”指苏轼兄弟的才华;下联“明月作三人”,典出于李白诗句:“举酒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此处“三人”指苏氏三父子。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东山墙与大明寺大雄宝殿相连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西门过去是石涛书画院,里面展示了一些书画作品。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谷林堂的隔扇门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谷林堂内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中堂上方悬 “谷林堂”三字匾,黑色底,深蓝色字,为扬州浅刻名家黄汉侯集自东坡法贴。原方浚颐所题“谷林堂”匾、所书“遗址在栖灵,稚竹老槐,风景模糊今异昔;开轩借真赏,焚香酹酒,仙踪戾止弟从师”联,均已不存。中堂楹联: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谷林堂西侧板壁是苏东坡的诗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苏东坡(苏轼)的《谷林堂》: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我来适过雨,物至如娱予。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老槐苦无赖,风花欲填渠。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馀。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  由现在书法家仇高驰书。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谷林堂内后面墙壁西边的一幅浮雕。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是好朋友,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苏轼虽然信仰儒学但喜欢道家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 
   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 
   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愧不如!”佛印答道。 
   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谷林堂内后面墙壁东边的一幅浮雕画是《筑建苏堤》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筑建苏堤,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谷林堂西侧板壁是苏东坡的《西江月 平山堂》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苏东坡(苏轼)的《西江月 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由现在书法家仇高驰书。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谷林堂内东边房间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展示了一些书画作品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东边房间北面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东边房间南面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苏轼临颜真卿的《争座位贴》:十一月 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邢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谨奉寓书於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阁下,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抑又闻之,端揆者,百寮之师长。诸侯王者,人臣之极地,今仆射挺不朽之功业,当人臣极地。岂不以才为世出,功冠一时。挫思明跋扈之师,抗回纥无厌之请,故得身画淩烟之阁,
   名藏太宝之廷,吁足畏也。然美则美矣,然而终之始难。故曰: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可不儆惧乎?书曰:尔唯弗矜,天下莫与汝争功。尔唯不伐,天下莫与汝争能。以齐桓公之盛业,片言勤王,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葵丘之会,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国。故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节未路之难也。从古至今,自我高祖太宗已来,未有行此而不理,废此而不乱者也。前者菩提寺行香,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苏轼临颜真卿的《争座位贴》(继1):仆射指麾宰相与两省三省已下常参官并为一行坐,鱼开府及仆射率诸军将为一行坐,若一时从权,亦犹未可。何况积习更行之乎?一昨以郭令公父子之军,破犬羊凶逆之众,众情欣喜,恨不顶而戴之。是用有兴道之会,仆射又不悟前失。径率意而指麾,不顾班秩之高下,不论文武之左右,苟以取悦军容为心。曾不顾百寮之侧目,亦何异清画攫金之士哉?甚非谓也。君子爱人以礼,不窃见闻姑息。仆射得不深念之乎?
   真卿偶闻军容之为人,清修梵行,深入佛海,况乎收东京有殄城之业,守陕城有戴天之功,朝野之人,所共景仰,岂独有分於仆射哉。加以利衰涂割,恬然於心。固不以一毁加怒,一敬加喜。尚何半席之座咫尺之地能泊其志哉。且乡里上齿,宗庙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威,以明长幼。故得彝伦叙而天下和平也。且上自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以上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三师三公令仆射少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苏轼临颜真卿的《争座位贴》(继2):师保傅尚书左右侍郎自为一行,九乡三监对之,从古以然,未尝参错,至如节度军将,各有本班卿监之班。将军有将军位,纵是开府特进,并是勋官,用荫即有高卑,会燕合依伦叙,岂可裂冠毁冕,反易彜伦,贵者为卑所凌,尊者为贱所逼,一至於此,振古未闻。如鱼军容阶虽开府,官即监门将军,朝廷列位,自有次叙,但以功绩既高,恩泽莫二,出入王命,众人不敢为此,不可令居本位,须别示有尊崇,只可于宰相师保座南,横安一位,如御史台众尊知难事御史,别置一榻,使百寮共得瞻仰,不亦可乎?圣皇时,开府高力士承恩傅宣,亦只如此横座,亦不闻别有礼数。亦何
   必令他失位,如李辅国倚承恩泽,径居左右仆射及三公之上。令天下疑怪乎?古人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愿仆射与军容为直谅之友,不愿仆射为军容佞柔之友。又一昨裴仆射误欲令左右承勾尝尚书,尝时辄有训对。仆射恃贵,张目见尤,介众之中,不欲显过。今者与道之会,还尔遂非,再谒八座尚书,欲令便向下座。州县军城之礼,亦恐未然。朝廷公宴之宜,不应若此。今既若此,仆射意只应以为尚书之与仆射。若州佐之与县令乎?若以尚书同于县令,则仆射见尚书令,得如上佐事刺史乎?益不然矣。今既三厅齐列,足明不同刺史且尚书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苏轼临颜真卿的《争座位贴》(继3):令与仆射,同是二品,只校上下之阶,六朝尚书并正三品,又非隔品致敬之类。尚书之事仆射礼数未敢有失。仆射之顾尚书,何乃欲同卑吏?又据宋书有百官志,八座同是第三品,隋及国家始升,别作二品。高自标致,诚则尊崇,向下挤排,无乃伤甚况再於公堂,猲咄常伯,当为令公初到,不欲纷披,黾勉就命,亦非理屈。朝廷纪纲,须共存立,遇尔隳坏,亦恐及身。明天子忽震电含怒,责毂彜伦之人,则仆射其将何辞以对。
   予尝谓书至吴道子,文至欧阳,书至颜鲁公,天下之能事毕矣。或曰:画文然矣。至於书法,汉有雀张,晋有羲献,安能以鲁公独擅其长哉。予曰:不然,上古之世,惟有篆文而无竹隶书。向在天府,曾蒙恩赐览书画,见上古遗文笔迹,中锋直下,绝无媚态。汉晋以来,专以侧锋在妍,大失古人本旨。至於鲁公以锋势中正直拉,苍颉如维画,沙如印泪,扫尽汉晋媚习,自成一家。无论其他,但观徽座位帖,即知吾之不谬。书之暇,每沐浴焚香,大小曾临数十卷,虽不相似,而书法已佥於宿昔多之矣
     元佑六年冬十月书於维扬官署  苏轼 子瞻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右边是苏轼的《中山松醪赋》:始余宵济于衡漳,车徒涉而夜号。燧松明而识浅,散星宿于亭皋。郁风中之香雾,若诉予以不遭。岂千岁之妙质,而死斤斧于鸿毛。效区区之寸明,曾何异于束蒿。烂文章之纠缠,惊节解而流膏。嗟构厦其已远,尚药石之可曹。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救尔灰烬之中,免尔萤爝之劳。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烹熬。与黍麦而皆熟,沸舂声之嘈嘈。味甘余而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蒲萄。似玉池之生肥,非内府之蒸羔。酌以瘿藤之纹樽,荐以石蟹之霜螯。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投拄杖而起行,罢儿童之抑搔。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遨。跨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使夫嵇、阮之伦,与八仙之群豪。或骑麟而翳风,争榼挈而瓢操。颠倒白纶巾,淋漓宫锦袍。追东坡而不可及,归哺歠其醨糟。漱松风于齿牙,犹足以赋《远游》而续《离骚》也。
   左边是李白的李白《清宝鼎诗》二首之一: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子善变化,化作梅花妆。赠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劝我穿绛缕,系作裙间裆。挹子以携去,谈笑闻遗香。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李白的李白《清宝鼎诗》二首之二:人生烛上华,光灭巧妍尽。春风绕树头,日与化工进。只知雨露贪,不闻零落近。我昔飞骨时,惨见当涂坟。青松霭朝霞,缥缈山下村。既死明月魄,无复玻璃魂。念此一脱洒,长啸登昆仑。醉着鸾皇衣,星斗俯可扪。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展示台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四库全书中的东坡志林、店铺易传、苏诗辅注。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四库全书中记载的有关苏东坡养生的方子:王倪丹砂。无所不主,尤补生,益精血,愈痰疾,壮筋骨,久服不死。王倪者,丞相遵十二代孙。文明九年为沧州无棣令有桑门善相人知其死期无不验见倪曰公死明年正月乙卯倪以为妄囚之复令验邑人其言死者数辈皆信倪乃出桑门礼谢之日为死计忽有人不言姓名谓倪曰知公忧死我有药可以不死公能从我授乎倪再拜称幸乃出链丹砂法授之倪饵之过明年正月乃复召桑门视之桑门骇曰公必遇神药而有异色且不死开元元年倪妻之弟亦遇异人授以杏丹法曰吾闻王倪能链丹砂愿以此易之倪以杏丹赐其子弁而倪与授杏丹者后皆仙去刺史李休光表闻赐其第为道观开元十二年上东封太山拜弁左散骑常侍隠遁不知所终此旧传也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宋刻苏东坡集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四库全书中记载的《仇池笔记》。《仇池笔记》为古代中国文言轶事小说。中国北宋苏轼撰。
   苏轼《一夜贴》: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纔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苏轼《东武帖》:东武小邦,不烦牛刀。实无可以上助万一者,非不尽也。虽隔数政,犹望掩恶耳。真州房缗,已今子由面白,悚息、悚息。轼又上。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谷林堂西边房间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房间也这是了书法作品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房间北面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房间南面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从嘉祐二年正月六日以翰林学士欧阳修权知贡举,至三月五日(1057131日至330)仁宗御崇政殿试礼部奏名进士,各科共录取899人,特别是进士科的388人,多为北宋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短短两个月,可说是文星璀璨的两个月,北宋政治界、思想界、文学界的各种代表人物都在这两个月中崭露峥嵘。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均齐集京城,其中四大家与这次贡举直接有关:欧阳修权知贡举,曾巩与苏轼兄弟均于此科进士及第。另两大家也有间接关系,苏洵是为送二子应试入京,王安石在京任群牧判官,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亦于此科进士及第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梅尧臣充点检试卷;苏轼苏澈兄弟均于此科进士及第。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北宋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次子,苏轼之弟,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绍圣元年因上书言事忤逆哲宗,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宋代 秦观(秦少游)《次韵子由题平山堂》: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玉宽。雨槛幽花滋浅泪,风卮清酒涨微澜。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  由现在书法家王卫军书。
   宋朝 张耒《雨中题壁》:去年此日泊瓜州,衰柳萧萧系客舟。白发天涯叹流落,今年对雨古宣州。  由现在书法家王卫军书。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宋朝 黄庭坚的《往岁过广陵值早春尝作诗云春风十里珠帘卷彷》:淮南二十四桥月,马上时时梦见之。想得扬州醉年少,正围红袖写乌丝。  由现在书法家王卫军书。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宋代 晁补之的《招缙云寺关彦远教授曾彦和集平山堂次关韵》:蜀冈势与蜀山通,龙虎盘挐上紫空。小语还忧惊太一,高堂元自在天中。少师杨柳无遗迹,承旨歌谣有旧风。斜日芜城易兴感,忘怀犹喜故人同。   由现在书法家王卫军书。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展示台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东坡全集七十六首。苏轼《泗州僧伽塔》:我昔南行舟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告物应须日千变。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退之旧云三百尺,澄观所营今已换。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绕淮甸。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试往见之。尝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   辩才韵赋诗一首  眉山苏轼上。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去住两无碍,人天争挽留。去如龙出山,雷雨卷潭湫。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我比陶令愧,师为远公优。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聊使此山人,永记二老游。大千在掌握,宁中别离忧。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四库全书中的东坡词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苏轼年谱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苏轼诗集、苏轼文集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四库全书中的东坡诗集注。苏轼的《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坏。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  黄庭坚的《武昌松风阁》: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风鸣娲皇五十絃,洗耳不须菩萨泉。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泉枯石燥復潺湲,山川光辉爲我妍。野僧早饥不能饘,晓见寒谿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沈泉,张侯何时到眼前。钓臺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谷林堂屏门

扬州大明寺(五)谷林堂谷林堂后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