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2019-07-24 13:02:46)
标签:

南京清凉山

清凉寺

还阳泉

文益禅师

法眼宗

分类: 有关南京
   南京文化最初的内涵就是清凉山文化,清凉山文化则是南京精英文化之所在,在山上名胜古迹随处可寻。清凉寺位于清凉山公园大门内的正北方,南麓的山凹处,为正方形砖木结构,始建于公元921年,因南唐李后主李煜常来此打坐念佛,故又被称为“避暑宫”。寺院以红墙青瓦为主色调,四周以树木、花草相间分布,是一个绿树红花、清净幽雅的宗教胜地,香火十分兴盛。在寺院内,不少游客手中都有一炷香在香炉前跪地拜佛,口中念念有词,似在为家人祈求健康、平安。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南唐佛教兴盛,三代帝王对佛教都足够虔诚,为了亲近佛法,他们将清凉寺辟为避暑行宫。清凉山的幽然也让后主李煜青睐,他在登基前就跟随文益禅师学习佛法,后来在山上建了一座避暑殿,时常携小周后来此游玩。为求菩萨保佑,李煜与小周后与僧人一起诵经敬佛,跪拜行礼,磕头磕出厚厚老茧。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南唐后主李煜将清凉山下的兴教寺扩建为石城清凉大道场,从此改名清凉山,成为金陵名胜之一。并在寺内建德庆堂作为避暑离宫,在山上广植翠竹,以此清凉。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72年)改称清凉广惠禅寺,后屡废屡建。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明洪武三十五年(1403年),周王朱橚(sù)重修山寺,成祖朱棣题额“清凉禅寺”。该寺当时规模甚大,基址占地20亩。寺内建筑有山门三楹、天王殿三楹、钟楼一座、佛殿五楹、伽蓝殿一楹、祖师殿五楹、毗卢殿三楹,另有方丈室八楹及僧院九房。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时,对南京城内的文化胜迹进行了大规模毁坏,清凉寺也未幸免于难。清同治年间,寺院在原址恢复重建,但规模已大不如前。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到“文革”才被迫终止了佛事活动,但仍有僧众居住,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200911日,正式交给佛教界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同年620日,举行了恢复开放暨佛像开光。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晚晴民初清凉寺大殿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现在的清凉寺大殿是一座三开间殿堂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清凉寺大殿内中间供奉的释迦牟尼网络下载图片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后侧东面是文殊菩萨网络下载图片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后侧西面是普贤菩萨网络下载图片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释迦牟尼背面是观音菩萨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大殿背面(网络下载图片)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清凉寺大殿北面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中国佛教的特色在于禅(宗)。禅宗自梁武帝时代的初祖菩提达摩起,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六祖慧能的南宗禅及神秀的北宗禅。其中,北宗禅主张渐悟,不久即衰落;南宗禅主张顿悟,在中唐以后渐兴,成为禅宗主流,进而传衍出五家七宗诸派。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文益禅师(公元885——958),俗姓鲁,余杭(浙江杭州)人,七岁到新定智通院依全伟禅师出家,二十岁到越州(浙江绍兴)开元寺受具足戒;后至明州育王寺学习律学及儒家经典。文益禅师善作文章,被希觉禅师誉为“佛门子游、子夏”。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文益禅师被禅宗玄妙旨趣所吸引,遂舍旧学,南下参访。先至福州长庆院,师事雪峰义存的弟子慧棱禅师,无所契悟,后至漳州,因避雨走进城西石山地藏院,见到桂琛禅师,经过点化,有所证悟,遂师事桂琛。后来又游方至临州(江西抚州市),临州刺使请他住持崇寿院,名声大振,前来学禅决疑者多达千人。南唐国主李璟闻名,请文益禅师至金陵住报恩院传法,赐号“净慧禅师”,又住持金陵清凉院,门下弟子众多,不仅有国内的禅僧前来学习禅法,也有来自新罗、高丽、日本等外国僧人,可谓盛况空前。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文益禅师于后周显得五年七月十七日(公元958)剃发澡身,告别僧众,跏趺而逝,颜面如生。寿七十四,戒腊五十四载。南唐中主李璟曾在他病中亲往礼问,于江宁县丹阳乡起塔,塔名“无相”,南唐公卿皆穿素服送葬于江宁县丹阳乡。南唐国主謚文益禅师“大法眼禅师”之号,后人称此宗为“法眼宗”。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在禅宗五家七宗中,法眼宗对佛教经典尤为看重,并以熔铸经典义理而形成自己的宗风特色。据宋•晦岩智昭所著《人天眼目》所说,“此宗家风,对病施药,相身裁衣,随其器量,扫除情解”。法眼宗通过汲取楞严三昧、金刚般若、圆觉了义、维摩不二 、楞伽妙谛、华严法界等教乘菁英,铸成其“法眼”,形成了法眼宗独特的感悟。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法眼宗的主要思想,源于文益禅师所著《华严六相义颂》中提出的“理事不二,贵在圆融”,以及《三界唯心颂》中“不着他求,尽由心造”的宗旨。文益禅师在《十规论》中说:“大凡佛祖之宗,具理具事,理事相资,还同目足”。认为理事是圆融的,如同眼睛与手足的关系,互相协同。理事圆融即是“一切现成”,本来如此,并非人为安排法眼宗为禅宗五家最后创立的宗派,故博取众家之长,应时之需,经文益、德韶、延寿三世,嫡嫡相传,至宋初高丽王仰慕延寿学德,遣使致书,叙弟子礼,并遣僧人三十六人来受道法,后回高丽,教化一方,于是法眼一宗盛行于海外。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还阳泉位于南京城西清凉山清凉寺后院。井口直径不足1米,井深12余米。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据说,南唐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南唐中主李璟在清凉寺避暑的时候,为了方便饮水特意要求寺僧广惠挖的。此井掘于保大三年,故又称保大井、保大泉,后人称之为“南唐义井”。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相传,此井之水,水质清冽,甘醇爽口,井水丰沛,即使逢久旱亦不枯涸。寺僧因为常饮此井之水,虽老而须发不白,所以这口井又被称为“还阳井”、“还阳泉”。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其因,以往说系清凉山漫山生长之何首乌其汁渗入井水中所致。1987年南京医学院曾对还阳井的井水进行了化验,化验结果表明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锶成分,而锶系人体所需重要微量元素之一,“还阳”之说有了科学答案。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1982年在泉上建井亭一座,亭顶六角形,设一与井口径等大圆孔,将天光直投井中,井中波光潋漪,水质清澈。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井亭北墙嵌石碑一块,正面为女书法家肖娴书“还阳泉”三字。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背面为书法家庄希祖书还阳泉简介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通往扫叶楼正门的石梯旁边还有一条路,牌子是“清凉山创意文化园”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进入院落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这组建筑应该是龚贤故居,或许属于扫叶楼的后院。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院内房屋依山而建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南侧的二层小楼是龚贤纪念馆背面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北侧有依山而建的假山,假山上有门厅一间。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假山两侧都有阶梯可上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楹联:没看出来。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穿过门厅是一小院,里面有组织或单位办公室。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楹联:竹香野日临山户,花落春风扫敝庐。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一些组织在搞什么活动,还有纪念品。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楹联:饮泉医白首,扫叶助闲身。萧娴题写。

 


南京清凉山(五)清凉寺   楹联:旧地重游听风雨满地三径就荒谁扫叶,名山无恙望东南半壁万方多难独登楼。民国诗人方济川题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