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秋叶
秋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398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2019-07-20 14:43:37)
标签:

南京清凉山

崇正书院

江光一线阁

清凉胜境

崇正讲堂

分类: 有关南京

   崇正书院在清凉寺东侧山坡上,明嘉靖年间修建。整个建筑依山势而宜,绿树掩映,古雅清静,院内假山、水池、凉亭、徊廊相连,以及随宜点缀的花草、竹丝,具有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二殿背面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二殿背面西侧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1980年,南京市政府重修崇正书院,由当时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专家杨廷宝先生亲自指导设计方案,历时两年竣工。重修崇正书院的建筑样式是按照明朝最初形制分为三进:“进门左为监院公馆,右为乡绅公社,再进为讲堂,东西有学舍30间环之”。重修后的“小九华寺”恢复原名“崇正书院”。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走出第二进的二殿,可以看到迎面台阶之上有一面石墙。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上面镌刻杨廷宝先生题写的“清凉胜境”四个字。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石墙东侧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根据当时设计资料记载,崇正书院地处半山冈阜,东西窄,南北长,设计方案结合由低渐高的特定地形,因地制宜,采用厅堂、庭院布置,层层向纵深展开,勾划出一组轴线贯串、层次丰富、具有传统特色的庭院建筑群。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整个书院共有三进,正门面南居中,前厅宽五间,明间前架卷棚门廊,厅前石级二层,建筑高爽,前铺小广场,置石狮一对;二进中厅,宽七间,左右有廊屋与中庭相连,中有堂屋三间,梁架木柱利用原有旧料改建,东西两次屋有前廊,廊下挂落、朱栏、花槅扇、和合窗,素瓦粉墙,整组建筑运用南方民居式样,外观朴实明净厅内方砖落地,立帖梁架,陈设屏风、宫灯、明式案几,缀以梅桩、水石盆景等。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中厅是前后庭院景色的观赏点,设计时其前后檐墙采用通片支摘式玻璃门窗,使厅堂和庭院的空间相互衔接、流通,庭院景色前后渗透,相互补充;三进大厅原为“大雄宝殿”,改建时将其由原址上移十余米,增加大厅前的空间尺度。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三殿居高临下,四周古木参天,栏下泉水潺潺,环境十分宜人。放眼周围,树木一片苍翠,抬头远望,景色尽收眼底。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西侧是二层的“江光一线阁”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该建筑据说是始建于清代的乾隆嘉庆年间,由僧人展西加以修缮时新建,今圮。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现在的“江光一线阁”为一座两层楼的建筑,一楼大厅50平米,二楼70平米。二楼的门楣上悬挂着牌匾,上有“江光一线阁”五个大字,为刘海粟先生题写。一楼门前有一幅对联,“高阁豁吟眸一线江光思万里,天风展怀抱九州胜景喜无边”。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绕过刻有“清凉胜境”的石墙,登上几级台阶,眼前豁然开朗,这里便是中庭。整个中庭宽约三十余米,而深则达到五十米以上,布局自然、开敞。纵向地面,随坡截成三层,一层一个空间,一层一个景色。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东侧为一组山水小景,假山、水池、六角亭,若隐若现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山水小景顺坡地长向凿池分为四级,由高渐低,层层衔接。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凉亭为正六边形,亭底高出地面约1.50米。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亭柱、靠椅亦为预制混凝土件组合,卵石铺地,挂落、藻井、亭顶脊戗做工细致,色彩朴素,为赏景休憩之地。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亭前有半月形水池。亭子处于山水之间,三面环石临水。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池周叠石,多折皱洞壑,池后叠石,利用湖石多变的姿态和丰富的涡洞、皴纹及石色,结合地形构筑一峰突起,连冈短堑,高处立主峰、峰顶高出院墙,峰下藏洞。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水面有大小,池岸多曲折,中间架平桥,水深约有80厘米。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侧有石级蹬道,曲折幽邃,顺坡而下,似续不续;环池立峭壁,水中点步石。布局自然,层次分明,山形为一整体。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绕过小峰,沿墙边花径而上,忽而登山,忽而径水,移步换景,虽咫尺之地,数步之遥,景物却变化万千。渡过石桥,登上小亭,可倚栏俯视水面浮光,透过柱间画框,静观厅堂、茶阁。出亭之后,越山穿洞,一明一暗,迂回盘旋,又是一番情景。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中庭北侧为三殿“崇正讲堂”,也就是正殿。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站在正殿前往南看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登阶而上,是一个长方形水池,为许愿池,绕池而上,便是第三进大殿。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三殿居高临下,四周古木参天,栏下泉水潺潺,环境十分宜人。放眼周围,树木一片苍翠,抬头远望,景色尽收眼底。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三殿面阔五间,高约6米、宽21米,进深12.8米,厅堂单檐歇山顶,明窗灰瓦,飞檐翘角,梁脊高耸,气势恢弘,前有卷棚敞轩,一式落地长窗,厅前绕以石栏望柱,形态稳重端庄。阶下一方清池,内养观赏红鲤,三面长条石凳,后壁饰以三座石雕龙头,泉水自龙口喷出,情景生动有趣。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三殿南侧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三殿西南角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三殿北侧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三殿东侧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三殿四周的庭院十分静谧,一角小院、一片粉墙或一席铺地,既分隔环境,又围作院中对景,院落的一隔一围,墙上的一式漏窗,随坡地起伏,应地势变化,使得景色空灵幽远。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在三殿的旁边,有一株银杏,被列入南京市的古树名木名录,编号776,树龄为150年左右。
南京清凉山(三)崇正书院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