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2019-07-18 09:12:18)
标签:

南京清凉山

崇正书院

遗爱碑

萧荣阶

耿定向

崇正书院,曾经的高等学府。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在公园东边的小山上就是著名的崇正书院了,这个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书院曾经是当时培养精英人才的中心,其中该院的书生焦竑在1589年进士考试中一举夺魁,成为明朝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南京北门桥还有一条焦状元巷,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拾阶而上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有一不大的平台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平台尽头有一凉亭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平台边有一石碑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这块清末古碑为长柱形,高约1米多,朝前的一面有八个阴刻大字“萧荣阶先生遗爱碑”,均为隶书。朝东、朝西、朝南的三面也都有字,连起来的文字是“先生讳升高,湘潭人,事迹宣付史馆 ,清光绪间建筑江南城市,功德在民,特立碑志之”。翻译成白话文,大致意思是:萧荣阶,湖南湘潭人,其事迹被史馆记载,清光绪年间,萧荣阶在南京从事地方建设,对老百姓有功德,以此立碑纪念。很明显,这是一篇对“萧荣阶”歌颂赞美的短文。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从一些民国时期的老照片看,“萧荣阶先生遗爱碑”本来是树立在清凉山扫叶楼下,本来还有一个碑帽,但碑帽早已经缺失。据鼓楼区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萧荣阶先生遗爱碑”是2007年文物普查中在清凉山地区发现的石刻文物,被列入了鼓楼区不可以移动文物名录,之前一直放在崇正书院内,不为人知。最近,公园方面将其树立起来,并且附上了经过考证的说明性文字,向游客介绍这段历史,并为清凉山公园增添一处文化景观。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萧荣阶,名字是萧升高,“荣阶”是他的字,生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逝世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3)。萧升高十五岁时就加入湘军,在老湘营王珍部下当兵,转战湘浙闽赣等地和太平军作战,他作战勇敢,多有智谋,由士卒一直升任副将。王珍去世前,向左宗棠举荐萧升高,称他“好谋而成,古之名将”,左宗棠即邀萧升高加入其麾下。后来,萧升高跟随左宗棠平定边患,抗击沙俄入侵,收复新疆,后来当到了军机处记名提督、河州镇总兵。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山上凉亭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回望上山的路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继续拾阶而上。这条登山台阶小道虽然只有一百多级台阶、百来米长,但在登山道的两侧的石台上,摆放着一些形似吉祥动物的巨石,如凤凰、麒麟、龟等。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麒麟石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龟石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造型像凤凰的石头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凤凰石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前面就是崇正书院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崇正书院遗址前的一个小广场,一处不大的平台。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小广场的一侧竖立着有关崇正书院介绍的说明牌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崇正书院始建于明嘉靖年代。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南京盛行讲学,建有学院多处,时任南京督学御史的耿定向所建崇正书院是其中的一处。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耿定向,字在伦,一字天台,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他在南京任督学时,见清凉山环境清幽,遂选址,倚山就势,筑殿堂三进,题名“崇正书院”,意取南宋丞相文天祥“天地有正气”句,并有推荐崇正传儒学之意。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书院建成以后,即令南京所属十四府选拔优秀诸生来书院学习,耿定向亲自主讲,当时的崇正书院一时间成为江南儒学的中心书院,江南大儒李贽、汤显祖、徐光启、方苞等都曾先后在此讲学。其学生焦竑管理书院的日常工作,以后焦竑考中了状元。书院数十年间培养了一批人才,其中有焦竑、王艮等。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广场四周苍松翠柏、青竹腊梅,一大一小两座山石盆景点缀院前,两尊石狮分列两侧。广场正前方数十级台阶之上,是崇正书院的正门。网络下载图片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崇正书院的正门前的石狮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隆庆及万历年间,耿定向失势,崇正书院也逐渐废弃。耿定向去世后,焦竑为了追悼先师,将书院改为祠堂,并题记“耿天台先生进学处”。此后,祠堂一度改为“云巢庵”。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清乾隆年间,庵堂毁于火灾,僧人展品募资“修饰其祠宇”,增筑“江天一线阁”、禅房等建筑,作为佛事活动场所,仍沿称“崇正书院”。当时著名学者、桐城姚鼐曾来此游览,并作《游故崇正书院记》记录此事。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清咸丰年间,书院再次毁于战火。清同治四年(1865年)僧人可曾募资重建,在崇正书院旧址上建成地藏殿,并改名为小九华寺,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九日传说中地藏王的诞辰日,大批虔诚朝拜者都会涌到清凉山进香,晚清时期,清凉山成为南京的佛教圣地,香火十分旺盛。小九华寺香火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广场北侧的台阶之上,白色的墙,黛色的瓦,黑色的门,红褐色的门楣和立柱,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整个建筑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崇正书院平面图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正门上方挂着一块木匾,上书五个大字“古崇正书院”,门的两旁的悬挂着一些机构的铭牌,门两侧的立柱上分别有两幅对联,“崇丘万物儒为道,正气千秋乐即诗”、“清凉读书共襄中国梦,崇正讲学同赞神州兴”。网络下载图片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据说前一幅对联由古文诗词专家许结先生撰文,书法家言恭达先生题写。该联的上句出自诗经小雅之《崇丘》序,崇丘意为高山,也喻孔丘,儒道的高山仰止;下联因“崇正书院”取意自文天祥的《正气歌》,因乐经亡佚,后以诗代乐教。十四字的对联将崇正书院的来源、定位以及孔孟的儒、老庄的道,乐与诗之间的关联等一一概括。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崇正书院门厅内是一间书斋,书架上摆放着各色图书。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崇正书院门厅后门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崇正书院,坐北朝南,依山势分为三进,纵深162米,宽70米,占地面积1134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1350多平方米,规模恢宏。共有三个大殿,一栋楼阁,两个曲廊和三座庭院。崇正书院古朴典雅,布局严谨,与周边景区的景色交融汇合于一体。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穿过门厅(一殿)是一个小庭院,院内青草茵茵,绿树苍翠,石板小道,古朴石灯,衬托着白墙青瓦,别有情调。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庭院宽约三十余米,深十余米,呈扁方形,于东西两廊之间形成一个对称、封闭式的向心庭院。庭院构成两层空间,台上铺设方青石地面、左右各立有石灯一对,台下环植松、桂、山茶等花木,使得庭院显得庄重、安静,空间封闭而又开阔。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穿过小庭院,在登上几级台阶,便是二殿。二殿的大厅约有120平方米,两侧为东西厢房,分别为“文轩馆”和“国学馆”,面积约50平方米。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整个建筑依山势而宜,绿树掩映,古雅清静,院内假山、水池、凉亭、徊廊相连,以及随宜点缀的花草、竹丝,具有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二殿内南侧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二殿内东侧,东南角有偏门,与外廊相连。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二殿内北侧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二殿西侧,西南角有偏门,与外廊相连。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走进西侧偏门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一殿与二殿由两边回廊相连接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曲廊的一侧用玻璃封闭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两侧曲廊的廊宽约2.40米,较宽于一般古代园林回廊的尺度,廊柱以混凝管柱替代,其外径为15厘米,廊内侧置放用混凝土预制件组成的吴王靠椅,供人们逗留小憩。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廊外侧筑墙,以分隔内外,墙面配以各式纹样窗户,使庭院似隔非隔,透过花窗,内外景色交融,形成虚实对比。曲廊地处山坡,随着坡度逐层升高,构成多变的空间格局。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从西侧偏门走进去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透过封闭的玻璃曲廊,可以看见园中香花遍植,绿意盎然。曲廊内随意陈设着书柜、小桌、圆椅,书架上散落着各色书籍,小桌上摆放着茶具和装饰物,让整个曲廊显得独具匠心。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南京清凉山(二)崇正书院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