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古姚叶渡

(2019-03-02 11:53:22)
标签:

姚叶渡

秦淮河

利涉桥

王献之

文正桥

分类: 有关南京

    桃叶渡是南京古名胜之一,位列于金陵四十八景内。桃叶渡是南京城南秦淮河上的―个古渡 ,位于秦淮河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附近,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又名南浦渡。南京古姚叶渡  桃叶渡东边不远,又有一座桥,名为文正桥,是一座钢筋混凝土桥,由于其外面的浅灰色仿石材用得恰到好处,看上去倒也有点儿古风,不显突兀。南京古姚叶渡   清顺治年间,孝陵卫人金云南迁居渡口,见渡口非常拥挤,常有人落水而死。金陵孝陵卫有个叫金云甫的人捐资在这里建了一座木桥,彻底解决了居民交通问题,太守李正茂亲自将这座桥题名为“利涉桥”(取便利涉水之意)。桥建成后,桃叶渡自然渐渐没有了作用,只留下几块石碑和几片枯黄的落叶,让后人回味千年前的浪漫,因此后世有人说金云甫是多事之人。公元1663年(康熙二年),李正茂又将木桥改为石头桥,但是一些人却认为这座桥破坏了风水,从此南京出不了状元、进士了。于是硬是将石桥拆除掉,但是老百姓一再要求重建这座桥,官府只得重新建造了一座木头桥。民国时期利涉桥严重破损拆除,桥墩尚存。民国十六年(1927年)在利涉侨东侧建铁路桥。1958年,南京城内的小火车不再使用,利涉桥东面的铁路桥成为人行桥,风雨飘摇的利涉桥终于完成了使命,被拆除。而铁路桥改为人行桥后,定名文正桥,寓于“夫子儒学内涵,科举考试为金陵文化正统正宗”之意。

南京古姚叶渡在有利涉桥之前这里是桃叶渡  
南京古姚叶渡   桃叶渡在原渡口处有桃叶渡碑、桃叶渡亭,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处均为繁华地段,河舫竞立,灯船萧鼓。 
南京古姚叶渡   据《金陵野史》记载,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献之就居住在淮清桥不远的地方。王献之有个爱妾叫做桃叶,每次往来于秦淮河时,王献之总是放心不下,亲自到南浦渡来迎接,并且为她作了一首叫做《桃叶歌》的诗,诗文为:“桃叶复桃叶,渡冮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南京古姚叶渡   这段佳话又引来历朝不少文人骚客的感喟:“清溪有桃叶,流水载佳人。名以王郎久,花犹古渡新”(明·纪映淮);“花靡白板桥,昔人送归妾。世间重美人,古渡存桃叶”(清·吴敬梓);“究竟桃根桃叶,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冮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灭。王郎一曲,千秋艳说冮楫”(清·郑板桥)。久而久之南浦渡名声大噪,也被改成了桃叶渡。
南京古姚叶渡1997年修复吴敬梓故居与桃叶渡故址,又在此修建了一座石拱桥,名桃叶桥。

南京古姚叶渡桃叶桥西边的秦淮河
南京古姚叶渡

南京古姚叶渡桃叶桥东侧

南京古姚叶渡桃叶桥北侧

南京古姚叶渡   现时的桃叶渡,几经修葺,已经成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桃叶渡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1984年,在渡口原址立桃叶渡碑。1987年,在桃叶渡遗址北岸建成“古桃叶渡”石牌坊及套亭各一座。2003年,扩建为桃叶渡遗址公园。公园以六朝文化为主题,东起淮清桥,西至平江府路,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市民游客从渡口沿滨河步道一路向西,可以无障碍地闲逛至平江桥。园内建有镌刻着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有关桃叶渡诗词的碑廊,复建了桃叶古渡、邀笛步道、停艇听笛等旅游景点,还设置了文化艺术馆、休闲酒吧、咖啡馆、茶馆、客栈并对外开放。坐在滨河步道上的露天藤椅上,一边喝着可口的咖啡、茶水,一边欣赏着秦淮两岸的优美风光和河中缓缓驶过的秦淮画舫,极具诗情画意和风雅情调。
南京古姚叶渡   前方竹林中建有双顶六角的桃叶渡套亭,亭柱上有一楹联:“柳拂晋风烟笼淮水,歌迎桃叶茶品儒林”,楣额“佳茗似佳人”。
南京古姚叶渡

南京古姚叶渡闲品廊,楹联:此间曾渡兰亭阁,今日谁吟桃叶歌。
南京古姚叶渡闲品廊”匾额由现在书法家刘鸿题写

南京古姚叶渡   清人张通之在《金陵四十八景题泳》“桃叶临渡”一景中写道:“桃根桃叶皆王妾,此渡名惟桃叶留,同是偏房犹侧重,秦臣无怪一穰侯。”诗文道出了桃叶、桃根姊妹俩,同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小妾;因王献之当年曾在此迎接过爱妾桃叶,古渡口由此得名。南京古姚叶渡   清吴敬梓的五律《桃叶渡》:“花霏白板桥,昔人送归妾。水照倾城面,柳舒含笑靥。邀笛久沉埋,麾扇空浩劫。世间重美人,古渡存桃叶”,则更是点出秦淮河、桃叶渡千百年间所发生的故事。
南京古姚叶渡

南京古姚叶渡回廊尽头匾额“九曲坊”
南京古姚叶渡从前这里是吴敬梓故居,因让位桃叶渡的建设迁出了。
南京古姚叶渡原吴敬梓故居大门,现在是桃叶渡大门。   
南京古姚叶渡大门背面

南京古姚叶渡   大门坐东朝西,(网络现在图片)门檐下挂有黑底绿字的“古桃叶渡”门额,两侧门柱上挂有高安宁撰写的楹联:“赏桃叶歌烹六朝气韵,听团扇曲啜千古风流”。

南京古姚叶渡

南京古姚叶渡   桃叶渡临河有一高大的石质牌坊,坊额上的“古桃叶渡”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正反两侧的坊柱上分别刻有楹联,背面为:“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
南京古姚叶渡临河边有正面为:“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

南京古姚叶渡

南京古姚叶渡沿着河边的石阶往下走
南京古姚叶渡

南京古姚叶渡北边的文正桥
南京古姚叶渡文正桥西侧
南京古姚叶渡历史文化名河“秦淮河”
南京古姚叶渡

南京古姚叶渡对岸有一牌坊

南京古姚叶渡   这便是著名的古桃叶渡码头。码头面积约十多平米,扇形平台,滨水而建,临水边建有石质凭栏,面河的墙壁上镌刻有砖底绿字的“桃叶临流”四个大字。
南京古姚叶渡(网络下载图片)

南京古姚叶渡

南京古姚叶渡一幅古代女子的浮雕像

南京古姚叶渡下面是亲水长廊
南京古姚叶渡

南京古姚叶渡河边的走廊上,立着几面石碑。

南京古姚叶渡行书太草,水平有限,没能认出来。南京古姚叶渡

南京古姚叶渡   王献之天资聪颖,书艺日进,难免有些骄傲情绪。一天,他把写好的几张字拿给父亲看,王羲之没有表扬,却在其写的上紧下松的“大”字下添加一点变为“太”字。献之不悦,于是拿给母亲看,想得到母亲的表扬。母亲看后,说:我儿写那么多字,惟有“太”字的那一点写得最好。献之听后,惭愧致极,从此虚心苦练,将18缸水都写完了,最终成为一代大书法家。

 


南京古姚叶渡   王献之的《桃叶渡》三首:“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南京古姚叶渡   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思念旧日情人的词。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南京古姚叶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