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2018-10-11 13:16:29)
标签:

七宝阿育王塔

义井

康僧会与支谦

佛顶骨舍利

廓尔喀

分类: 有关南京

  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孙权建建初寺及阿育王塔,为江南塔寺之始,有“江南第一寺”之称,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首座寺庙。经过考证,阿育王塔约建于东汉献帝的兴平年间(194195年),是南京最古老的佛塔,也是中国最早的佛塔之一。建塔者极有可能是秣陵人符融,他曾任徐州刺史陶谦麾下之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漕官,并以漕运所得经费建庙盖塔。符融为最早见于正史的中国阁楼式佛塔的创始者,后退守故里秣陵,为孙策攻灭。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2008南京大报恩寺地宫开始挖掘,考古人员在城南金陵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工作中,意外发现了宋代长干寺的地宫。发现了石函。在石函内发现有一座铁函,高1.3米、宽0.5米。这是中国从佛塔地宫中发现的最大的铁函,铁函顶部放置大量的铜钱,以及水晶球、玛瑙珠、串珠、鎏金银凤等供养器物。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87,在出土的铁函中发现了七宝阿育王塔等一系列世界级文物与圣物,内藏“佛顶真骨”。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根据其上碑文记载,这座地宫为北宋长干寺地宫,距今已有997年,函内珍藏有阿育王塔、佛顶骨舍利等。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铁函高达1.3米、宽0.5米,是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宋代铁函。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铁函呈方柱状,内壁光滑,因封闭性好为铁函内部文物的保护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大报恩寺遗址地宫,除了发现佛顶真骨、感应舍利等佛教圣物外,还出土了以七宝阿育王塔为代表的12000余件各类供养器物,包括金、银、铜、水晶、玻璃、玛瑙、丝绸等各种质地,成为继上世纪80年代陕西法门寺地宫之后,又一座震惊世界的佛门宝库。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地宫出土宋代琉璃半透明的琉璃净瓶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这件长干寺长干塔出土的琉璃净瓶(复制品),经鉴定为烧制于宋代的琉璃珍品,通体湛蓝色,瓶身刻纹在蓝瓶对比下略泛白金色,半透明的质地几乎与现代的磨砂玻璃无异,很难想象在11世纪琉璃的烧制就能达到如此工艺。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壁画,旧时的大报恩寺及琉璃塔。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在宋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文物中清理出各类丝织品共102件,其中4件为囊,另有罗、娟、绮、绫、纱、絁等98件,使用的装饰手法有提花、泥金、彩绘、刺绣等。体现出中国古代世界领先的丝织技术水平。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这么多的宋代丝织品是长干寺地宫给予人们的又一惊喜,其数量之多、保存之精在新中国考古史上极为罕见。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在其中15件丝织品上,发现有当时各位主事和施主的墨书题记。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丝绸发愿文写道:“崇圣寺承天甘露戒坛院新戒僧思齐、今者遭逢演化大师囗藏如来顶骨真身舍利之资,追荐亡考葛七郎、亡弟葛三郎、亡婆杨氏十娘,同承胜利之因,当超升之果,当囗思齐夙缘不断,万劫千生长为如来弟子,绍隆三宝作大因缘。大中祥符四年岁次辛亥六月二十七日新戒僧思齐题记。”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据说,阿育王塔因印度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孔雀王朝第三代君王——阿育王而得名,阿育王生活的时代距今约2200年,传说他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奉佛舍利,其中我国有19座,而本次考古发掘地长干寺就是其中的第二座。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涅盘,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头顶骨,全世界上仅存一块,是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为一块周长35厘米、直径10厘米、颜色黄黑、有清晰发孔的完整头骨。佛顶骨是指释迦牟尼佛头顶涌起自然成髻部分的舍利。佛经记载其特点是坚实不坏。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佛灭度百年后,第一次统一印度的孔雀帝国的第三代国君阿育王信仰佛教,为了推广佛法,他把原来的8个佛舍利塔(有的资料说是其中的7个塔)中的舍利取出重新再分配,在世界各地建造了8.4万个宝塔供养。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经过阿育王的多次转移供奉,佛顶舍利离开第一次供奉之地,即最初供奉佛舍利的八塔之一,开始在其他地方供奉。后世佛舍利的转移供奉一般是对原来舍利的再次分割,所以,同一舍利一般会经过多次分割,而且在舍利的体积上一般是越来越小。作为佛舍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佛顶舍利首先流传在南亚地区,并被视为圣物,受到隆重的供养和广泛的敬信。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这次在南京发现的佛顶舍利珍藏在阿育王塔之中,可见其与印度历史上阿育王的那次大规模的舍利分供活动有内在的联系,可能的情况有两种:一是阿育王转供于印度西北那竭国的佛顶舍利或由那竭国转移供奉于迦毕试国的佛顶舍利,后来由唐朝宫廷再次转移供奉到了南京长干寺(甚至还有其他地方);一种可能就是属于阿育王那次大规模的舍利转移供奉中的一部分。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顶骨舍利也极有可能就是由碑文中提到的印度僧人施护在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带到南京来的。大报恩寺的前身就是南京名寺长干寺。由此可见,佛顶骨舍利在此沉寂千年。千年之间,战火频繁,但佛顶骨安然无恙。大报恩寺在太平天国占领南京期间被毁,原址夷为平地。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2010年的考古发掘中,同时还发现了诸圣舍利和感应舍利。感应舍利现在大报恩寺原址供奉。佛顶骨舍利与诸圣舍利现供奉在牛首山。2015年大报轭寺重建完成,对外开放。希望有一天,佛顶骨舍利回到渡过千年岁月大报恩寺,感应下出土原址的传承。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国宝级文物七宝鎏金阿育王塔,精美绝伦,造型高大雄浑,高达1.2米。塔以檀香木制作骨架,外裹银皮,通体鎏金。塔上有 452个圆孔以镶嵌宝石“佛教七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玻璃和水晶。塔座内部中空,盛放供养物品,塔盖顶部中心处立塔刹,刹柱根部套有两个圆环,从下向上设五层相轮,逐层内收,顶部为火焰珠和葫芦形宝瓶。塔盖顶部四角设四座山花蕉叶,与塔刹之间以链条相连,链下悬挂风铃。塔体表面捶揲佛教纹饰与图案;塔盖底部四面分别捶揲“皇帝万岁”、“重臣千秋”、“ 天下民安”、“ 风调雨顺”四字吉语塔身文字表明,这座精美的七宝阿育王塔是在扬州制造的,使用的是锤揲工艺。唐宋时期,扬州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金银器制造重镇。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塔身每面的边缘,饰有金翅鸟图案,其形状类似凤凰。佛教文化中,大鹏金翅鸟和雄狮是佛祖的左右护法,常随佛祖左右。专家从塔内共发现了3000多枚“诸圣舍利”,并从金棺银椁中请出了当今唯一佛顶骨舍利,以及10枚“感应舍利”(同样是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在银椁和金棺上皆刻有铭文,明确指出佛顶骨舍利为印度高僧施护捐赠,为了解佛顶骨舍利的来源和流传过程提供了关键性证据。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大报恩寺阿育王塔中佛顶真骨千年后重现人间,这是世界现存唯一一枚佛祖真身顶骨舍利。佛顶骨舍利是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留下的最为珍贵的头顶骨真身舍利子,是佛教中无上珍贵的圣物。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在“塔王”周边,还陈列了国内其他12尊阿育王塔的11复制品,这让公众对阿育王塔有了全面的认识。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千年对望的背面有一尊佛像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1792年廓尔喀国王像乾隆皇帝献的一尊檀木雕刻的释迦如来宝像。廓尔喀国,就是现在的尼泊尔。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与国内的佛像不同,有西域风格。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展厅内的壁画,释迦摩尼画像。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玄奘大师取经,翻译佛经。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遗址旁边的走廊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走廊两边有几尊佛像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走廊的天花板上的飞天画很精美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清朝康熙年间,这里曾经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禛的王府,后来雍正即位后,又变成了雍正的行宫,因为乾隆皇帝是在雍和宫出生的,这里出来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后来因为雍正皇帝驾崩后曾经在此停放梓宫,雍和宫就和紫禁城一样,红墙黄瓦。再后来,乾隆九年的时候,乾隆皇帝把这里改成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香火延续到现在两百多年了。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廓(kuò)尔喀是统治尼泊尔的部族,受西藏喇嘛沙玛尔巴唆使,以贸易与边界纠纷为由,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侵入中国西藏聂拉木、济咙(在今西藏吉隆县南部)等地。清廷随即调兵进剿。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驻藏大臣、噶伦等官员私自与廓尔喀议和,允诺向廓尔喀偿银赎地,并向朝廷谎报失地收复,奏凯班师。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廓尔喀派人入藏讨要赎地钱财,西藏僧俗官员不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夏,廓尔喀以藏官爽约为名,再次入侵后藏。乾隆帝派两广总督福康安、海兰察等领兵入藏增援。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五月,清军收复济咙,随后攻入廓尔喀境内。六、七月间,廓尔喀遣使求和,许诺永不侵犯藏境。八月,福康安准许廓尔喀归降,启程返回西藏。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平定廓尔喀是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中的最后一役。福康安为整饬西藏吏制,奏请颁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确立了此后100余年间西藏的政治、军事、赋税等制度,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的职权更加强化。此战之后,廓尔喀遣使赴北京朝觐,成为中国的属国。此后五十年间,西藏地方及周边邦国相安无事。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西方三圣佛像。廓尔喀国每5年向清朝政府朝贡一次,1792年廓尔喀国王像乾隆皇帝献上一尊檀木雕刻的释迦如来宝像。乾隆将其供奉在已是清代皇家寺庙的雍和宫内。上世纪40年代末,这尊佛像及其他木雕金漆佛像被运到香港,后辗转台湾、日本。其中几尊又回到中国大陆。还有部分尚未找到。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观音菩萨像,西方三圣之一。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阿弥陀如来像,西方三圣之一。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大势至如来像,西方三圣之一。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普贤菩萨像,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继续往里走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不动明王像。不动明王为佛教密宗八大明王首座,具有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均能扫除障难,并不为动摇之意。不动明王显现愤怒像,使侵扰众生之邪魔畏惧而远离,使众生于修行路上不致动摇善念菩提心。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摩诃迦叶佛像。摩诃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摩诃迦叶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于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佛陀入灭后,成为教团之统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直至阿难(梵A^nanda )为法之继承者,始入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出世,方行涅槃。禅宗以其为佛弟子中修无执着行之第一人,特尊为头陀第一;又以‘拈花微笑’之故事,至今传诵不绝。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不动明王像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宗喀巴(1357年~141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宗喀巴大师出生于青海湟中县,他的出生地藏语叫做“宗喀”,所以称他为宗喀巴,意为在宗喀出生的人,宗喀巴法名为罗桑札巴,意为善慧。他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也就是黄教的创始人。传说罗桑札巴为文殊菩萨转世,于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藏历火鸡年)十月二十五日诞生。青海的僧俗大众尊称他为杰仁波且,意为宝贝法王。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义井,是当年南京城南标志性建筑。这口井与天禧寺住持可政大师有关。可政大师晚年热心公益,向当时宋代丞相李迪建议在这个交通要道建一口井,千百年来义井造福于民,惠泽万代。这口井是宋明两个朝代所建,下面是宋代砖,上面砖是明代,在明代建大报恩寺时加砌一层,因为是官井,砖砌非常考究。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20134月,南京市博物馆于大报恩寺遗址北区的北侧发现一座砖砌水井,该井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建于北宋,上段为明代加建而成。井的下段保存完整,砌造精良,规模在该遗址所有已发现宋井中最大。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通过与文献比对,该井为北宋高僧可政与名相李迪连手创建的“义井”,在南京历史上留下过一段著名的佳话。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三国时期的佛事活动,以译经为主。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僧会。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支谦: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又名支越,字恭明,生卒年不详(3世纪)。本月氏人,其祖父法度于汉灵帝时率国人数百移居中国,支谦随之俱来。受业于支谶门人支亮,深通梵典,有“天下博知,不出三支”之谓。东汉末,迁居吴地。因聪明超众,时人称为“智囊”。吴主孙权拜其为博士,辅导太子孙亮。从吴孙权黄武二年到孙亮建兴二年(公元223-253),约三十年间,译出佛经《大明度无极经》、《大阿弥陀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创作了《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其翻译以大乘“般若性空”为重点,为安世高、支谶以后译经大师。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支谦雕像,三国时佛经翻译家,深通梵典,译经大师。其身后漆画《请奉圣舍利》,讲述的是可政大师在陕西终南山紫阁寺的危塔中发现玄奘顶骨舍利,并将其千里背负至长干寺。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康僧会,三国时期僧人,西域康居国大丞相有一个大儿子,单名叫会。他不恋富贵,看破红尘,立志出家当了和尚,人称“康僧会”,康僧会秉承佛旨,来到中华弘传佛法,广结善缘。他不仅精通佛典,而且“天文图纬,多所贯涉”。他于公元247年来到三国时的东吴。他在建业(当时东吴的都城)设像行道,孙权为其建建初寺,史称此为江南有佛寺之始。不久受到孙权的信敬,并为他建佛塔,造佛寺。是继支譧之后在江南传教的人。
南京大报恩寺(四)七宝阿育王塔    康僧会雕像,三国时期僧人,是继支谦之后在江南传教的人。身后的漆画《整修长干寺》,讲述的是可政大师在宋真宗的支持下,整修长干寺佛塔,并瘗埋佛顶真骨、感应舍利以及诸圣舍利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