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2018-10-09 22:12:43)
标签:

石函

地宫圣物

鎏金莲花宝子银香炉

金棺

银函

分类: 有关南京
    南京中华门与秦淮河紧密相依,古老城墙诉说着历史沧桑。在秦淮河南岸,有一片地势开阔之地,当地居民把此处称为“宝塔根”。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宝塔根”从东吴开始就产生过众多皇家寺庙。其中最有名的要属明代报恩寺,其为明成祖朱棣下令所建,寺中琉璃塔曾被称为“中世纪世界第八大奇迹”,后毁于清太平天国时期。
    2007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大报恩寺项目重建工作,并开始为期四年的考古发掘。2008年在大报恩寺前身的长干寺地宫,出土了“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国家级文物与佛教圣物,2010年“佛顶真骨”“感应舍利”“诸圣舍利”盛世重光,震惊华人世界和佛教界。大报恩寺遗址也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称之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寺庙遗址”,并被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展厅一角的明代水工遗址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上方悬挂的是出土的琉璃构件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这是明代大报恩寺的排水暗渠,水通过这个暗渠排往秦淮河。砌造暗渠的砖,是明代建城墙的砖。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暗渠中还设有栅栏,用来防盗。这是南京最大的明代大型官修水工设施。 压在排水暗渠上面的是明代大报恩寺北部院墙的墙基,是目前发现的大报恩寺最北侧的边缘。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墙上的展柜,展示了一些琉璃塔的碎片。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20081月开始,“古报恩寺遗址考古”挖掘工作正式开始。直至7月中旬,考古挖掘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挖掘到4.2米时,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块石板,石板下藏有地宫。石板吊起后,坑洞里散落着几百枚铜钱。底部则发现一铁函,周围有四块石板保护。后来经过专家证实,这些铜钱并非明代“永乐通宝”,而是宋代常见的龙纹厌胜钱;石板上碑文则明确显示有“长干寺”三字。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大报恩寺遗址位于南京中华门外护城河边,据大报恩寺地宫出土石碑上的文字记载,这座地宫属于北宋长干寺,舍利函中藏有的都是稀世国宝:感应舍利十颗、佛顶真骨、诸圣舍利、金棺银椁、七宝阿育王塔。这些宝贝是被“进呈”然后“以铁口函安置”的。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史料记载,梁大同八年,梁武帝改造阿育王佛塔,发掘出了旧塔下的舍利和佛发爪。佛祖的头发呈青绀色,当时的僧人们用手把佛祖的头发拉直,头发的长度有几层楼那么长。除了这些,梁武帝 还挖到了前朝的人们礼佛的金银杯、剑、钏、钗、镊等诸杂宝物。
     据说,梁武帝挖到地下九尺许,发现了石函,函内有铁壶,以盛银坩,坩内有金镂 罂,罂内放着三颗佛祖舍利,如粟粒大,圆正光洁。函内有琉璃碗,碗内还有四颗舍利以及发爪,爪有四枚,为沈香色。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后来,梁武帝请回了一颗佛祖舍利放在他的宫廷内。最后,梁武帝来到长干寺,设无碍大会,建了两座寺庙,用金罂、玉罂,重新盛放了舍利以及佛祖的发爪,然后放在七宝塔内,又用石函盛放宝塔,分别放在两座寺庙的地宫内。同时,还放了王侯妃子富室所舍的金银环钏等珍宝充积。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这是宋代长干寺地宫出土的石函,方柱状,在石函北壁板上镌刻有《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一文,详细记载了可政大师在宋真宗的支持下整修长干寺、佛塔,瘗埋舍利的事迹,并明确其中瘗埋“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是不可多得的史料。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石函侧面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石函由底座、四块壁板、顶盖共6块构件拼合组装而成,北壁板即为此碑,长150 72、厚12.5厘米,下端有榫头,两侧边框宽12厘米,边框未经打磨,表面略显粗糙,略低于刻辞平面。刻辞部分打磨光滑,通体涂墨,出土之初因石函内铁函锈蚀而成土黄色。上端因铁腐蚀,有数字被磨泐不可辨。碑铭楷书,首题“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首题下空三字为撰文、书丹者名讳,题曰“法主承天院住持圆觉大师赐紫德明述并书”,正文十五行,满行40字,全碑共621字,兹据碑铭录文如下: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   法主承天院住持圆觉大师赐紫德明述并书:我大牟尼师,嗣贤劫第四之大宝也。总法界为化封,以教理为命令。垂承利物四十九年,大事既周,投[]示寂。碎黄金相为设利罗,育王铸塔以缄藏,耶舍手光而分布,总有八万四千所,而我中夏得一十九[],金陵长干寺塔即第二所也。东晋出现,梁武再营。宝塔参空,群生受赐。洎平陈之日,兵火废焉。旧基空[]于蓁芜,巍级孰兴于佛事?每观藏录,空积感伤。圣宗之有天下,封禅礼周,汾阴祀毕,乃有讲律[]化大师可政,塔就蒲津,愿兴坠典。言告中贵,以事闻天。寻奉纶言,赐崇寺塔。同将仕郎守滑州助教王文共为导首,率彼众缘,于先现光之地,选彼名匠,载建砖塔,高二百尺,八角九层,及[]寺宇,[][]进呈。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箧石]函安置,即以大中祥符四年太岁辛亥六月癸卯朔十八日庚申,备礼式,设合郭大斋,閈于囗际,庶囗名数,永镇坤维。上愿崇文广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天基永固,圣寿遐[],太子诸[],福昌万叶。宰辅文武,赞国忠贞;三军兆民,乐时清泰;同缘众信,利集无疆;举事诸贤,功彰不[]。陵迁[谷变],此善长存。地久天长,斯文永振。谨记。塔主演化大师可政,助缘管勾赐紫善来、小师普囗,导[首将]仕郎守滑州助教王文、妻史氏十四娘,男凝、熙、规、拯,孙男同缘、同会、三哥、四哥、五哥、七哥、[]哥、[九哥],孙女大娘、二娘、三娘、四娘、五娘、六娘,新妇蔡氏、许氏、杨氏、杨氏,出嫁一娘、三娘。亡女四娘,先[]二郎,[]妣程氏,继母陈氏,寄东京王延旭,僧正赐紫守邈宣慧大师齐吉、赐紫文仲僧仁相绍之。舍舍利施护:守正、重航、绍赟、智悟、重霸,守愿尼妙善、宝性;砌塔都料:应承裕并男德兴、王仁规;施石函陆仁贞、仁恭。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展厅的壁画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整修长干寺》,讲述的是可政大师在宋真宗的支持下,整修长干寺佛塔,并瘗埋佛顶真骨、感应舍利以及诸圣舍利的故事,可政大师功莫大焉。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请奉圣舍利》,讲述的是可政大师在 、陕西终南山紫阁寺的危塔中发现玄奘顶骨舍利,并将其千里背负至长干寺。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大报恩寺塔地宫发掘是中国考古界的“一件大事”。金陵大报恩寺塔是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最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其出土文物更可揭示明代南,作为都城在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文明程度和成就。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长干寺地宫是中国发现最深的地宫,出土的铁函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瘗藏舍利铁函,铁函中七宝阿育王塔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实物塔。更重要的是,铁函中的佛顶真骨更是在国内外绝无仅有。当年陕西法门寺出土了4枚舍利,一下就成了佛教圣地,如今南京出土了佛顶真骨,其影响可想而知。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称南京是“佛教学术的中心”,如今南京成为南方佛教中心的地位无可非议。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在地宫中还出土了种类丰富的各类供养器物,包括金、银、铜、水晶、玻璃、玛瑙、丝绸等各种质地。其中有多达1.2万余枚的历代铜钱——从秦代半两,直至北宋真宗时期的祥符元宝,还包含不少特殊制作的非流通钱币,如龙凤纹花钱等。在一枚“景德元宝”的背面,磨光后刻划了一幅佛手拈花图,刻划细微,精美异常。本次出土的100余幅宋代丝织品,是建国以来北宋丝织品的一次集中出土。这些织物使用了提花、刺绣、印染、描金等多种织造和装饰工艺。在多幅丝织品上还有施主墨书题写的题记,内容丰富、墨色如新。在地宫中还出土有大量的宋代香料实物,有沉香、檀香、龙脑香等,以及贮存、使用香料的器具。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展示的地宫宝物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金棺银椁是佛教僧人安葬佛舍利(遗骨)的葬具。佛教经典记载,佛主释迦牟尼涅槃后,其舍利被分成八份分给古天竺八国国王建塔供养。后来供养舍利的风气逐渐盛行,安葬舍利的容器也日益豪华,供养舍利之风传到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的丧葬制度相结合,将盛放舍利的容器作成棺椁形,制作上也极尽工艺之能。金棺银椁主要安放在佛塔地宫。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银椁长18.2、宽10.5、通高19厘米,整体上可分为上椁、下座两大部分。上部的椁呈棺状,一端较高,一端略低,有盖有体。盖顶有五个折面,上面錾刻装饰莲花、凤凰、人面鸟身的妙音鸟(迦陵频伽鸟)等精美、复杂的纹饰;椁盖的两个端面皆浮雕出门楼的造型,包括屋檐、檐下的斗拱,以及檐上围绕的如意祥云等。椁体为长方形,两端面与顶盖的纹饰相接,錾刻出两扇门的形象,门上装饰柱剑而立的门神图案。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银椁的下部为长方形须弥座,须弥座的上、下分别有两层和三层出涩,其中下部的第三层出涩装饰为一圈仰莲瓣,而上部的两层出涩装饰为仰覆莲瓣。须弥座中部的束腰部分共有八个壸门,内饰莲花。该银椁实为鎏金银椁,在底座仰覆莲、壸门,上部的门楼、门神、伎乐神等关键部位施以鎏金,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装饰效果。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银椁底部刻有铭文,有“大卿施护佛顶骨”的字样,记录了佛顶骨舍利是施护捐赠的。据史料记载,施护是印度人,他于公元980年,从印度来到中国弘法,当时的南京被称作“昇州”,是中国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施护除了携带大量的佛经以外,还将珍贵的佛顶骨舍利带到南京,并最终供奉于在长干寺地宫内。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两个侧面的中部亦为门神,门神两边为手持笙、笛、排箫、竽等各种乐器的伎乐神。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大报恩寺地宫中请出的金棺银椁有两套,一套是长方形银鎏金的金棺银椁,还有一套是方形银函。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金棺,长13.1、宽6.3、通高7厘米。盖顶面五折,上饰莲花、凤鸟,两端也各饰一只凤鸟。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棺体两端各饰两位柱剑门神,但两侧面各饰三位伎乐神,手持的乐器增加了唢呐、拍扳等。佛顶真骨即瘗藏于金棺内。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大银函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方形银函学名叫盠顶盒(平顶,四边呈坡形),盖顶不仅有凸起的花草纹,还有类似仙鹤的飞禽图案;其内部还有一个方形的金盒,盒身遍布类似牡丹或芍药一类的花朵图案。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这套金棺银椁先各用金属丝捆扎,防止棺椁盖滑落。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大银函顶部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小银函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小银函是平顶方形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鎏金银香薰(复制品),北宋,国宝级文物。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形似暖炉的鎏金银香薰通体镂空,装饰有卷草、莲花及凤鸟纹,顶部还带有鎏金拉环,便于提放、开启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这件香熏里不但装有香料,还存放着金币、丝织品等其他供养物。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鎏金莲花宝子银香炉,北宋,国宝级文物。手炉就是手持的香炉,是佛教行香仪式中的用具。在大量的古代壁画中,都保留有行香的形象资料,比如敦煌石窟中就有多处刻画行香仪式的画面。南京大报恩寺(三)地宫圣物     造型像是一朵横置着的莲花,银质长柄上,莲花、莲蕊、莲叶、莲实以及枝茎一应俱全。其中最大的一朵莲花,实际上是一个呈花瓣形的炉形容器,而尾端较小的莲蓬,则是另一种叫“宝子”(专门放香料)的容器,另一朵莲花上还有一尊小佛像,是典型的宋代所用手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