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2018-02-26 10:49:14)
标签:

灵谷寺

谭延闿墓

临瀑阁

石质祭器

汉白玉石祭台

分类: 有关南京
   谭延闿和胡汉民、吴稚晖、于右任并后人并称为“民国四大书法家”。其中谭延闿擅长写楷书,胡汉民擅长隶书,吴稚晖擅长篆书,于右任擅长草书。
   谭延闿书法,主要以颜体见长。他书法的字体雄壮,结构也宽博,气势如虹,隐约现一种王者之气。据说从民国起,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个人写颜体能比得上谭延闿的。
   颜体出自颜真卿,颜真卿擅长楷书,而之后被米南宫批判后,颜体就逐渐不被人所重视。历经宋、元、明三代,几乎没有写颜体出色的人。清朝初期,书法称雄天下的是董其昌,直到中期才有刘石庵、钱沣、何绍基、翁同龢等人复兴了颜体。而谭延闿正是继他们之后,唯一写颜体的能手。
   谭延闿书法终其一生,都在研究颜体。无论是写诗联、小楷等,他都无一不精。目前传世的作品大多聚集在湖南,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在颜体书法上的造诣,谭延闿堪称一代宗师。他的代表作有《讱庵诗稿》、《组庵诗集》、《非翁诗稿》、《慈卫室诗草》等,但目前流传市面的,大多是手稿的影印版本。人们得到他的手稿,既可以读着他创作的诗文,同时又可以欣赏他的书法,神形俱佳。
   坐落在南京市东郊的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半山腰一个碑亭里,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碑石。碑石上题有“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十三个大字,系出自于谭延闿的手笔。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浙江省主席鲁涤平是湖南人,谭兼任第二军军长的时候,谭延闿为正军长、鲁为副军长。谭延闿死后,在南京紫金山前的名胜流觞曲水上、谭延闿墓旁,借地造园,沿着曲折跌落的曲水,筑有亭、台、阁、坊等,布置精巧,相映成趣。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谭延闿墓临瀑阁,由民国浙江省政府捐建。​ 此阁迎溪建台,阁后壁正中开调圆门,两侧壁上分别刻谭延闿生平和民国浙江省政 府修建墓园的碑记。因为正在维修,无法走进观看,只好在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临瀑阁坐东朝西,面阔三间,硬山顶,绿色琉璃瓦。(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临瀑阁正面的楹柱上撰有一副对联:取长江水莫重泉,交集百端,虔钦翕受群流量;去中山陵不数里,相依终古,仍系弥纶六合心。此联意乃对谭延闿人品的颂扬。谭为人世故,向来有“药中甘草”之称。在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谭左右逢源,从不得罪人,被誉为“宰相肚里好撑船”。故此联赞他“仍系弥纶六合心” ,即有包容天地万物之肚量。因对联用辞隐晦,“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不解其意,误以为是描写风景,故谭墓所有的楹联俱毁,独此联幸存。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阁后壁开一圆门(
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临瀑阁后面外有一照壁,照壁中间有一幅梅花图砖雕,下面有一花台,花台上有一盆景。(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因为距离太近,树枝长得太高,俺只能拍成这样了。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临瀑阁内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临瀑阁的两侧刻有谭延闿的生平和浙江省政府修建墓园的碑记。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后壁的窗扇上,用竹枝造型做窗栏,别有趣味。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谭延闿生平介绍碑,有些字已经被毁,看不清了。四周饰以卷叶草图案的精美砖雕。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浙江省修建墓园的碑记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临瀑阁几乎已掩埋在树丛中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网上下载图片)临瀑阁后面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临瀑阁前的小溪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临瀑阁沿着曲折跌落的曲小溪砌筑,周围亭、台、阁、坊等层层叠叠,布置精巧,相映成趣。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网上下载图片)流瀑阁上有千秋坊、水亭、心亭、香竹芳亭,流水跌宕,层台错落,小桥越溪,林路盘折,完全是山水园林的文人写意,幽雅至极,在墓园中独树一帜。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网上下载图片)流瀑阁旁边的三孔小砖桥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小砖桥上面有石质挡板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站在桥上看见前面有一个石坊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结构简单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千秋坊”也是由民国浙江省政府捐建的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千秋坊背面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再往山上走,看见“水亭”。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水亭是一个六角亭,红柱青瓦。由民国浙江省政府捐建。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方亭,四角重檐。由民国浙江省政府捐建。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方亭老照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谭延闿墓的设计一改通常陵墓讲求对称、程式化的布局常规。充分利用泉石著胜、林壑深秀的自然条件,倚山构筑成曲折幽深的墓道,巧妙布置成具有园林风格的墓园,在陵园建筑史上很有特色。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墓地的主轴南向通直,缓坡开阔,绿草如茵,绿树屏绕。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墓地入口平台是汉白玉圆壁的睡莲池,坡上有清式云纹华表一对、石狮一对、花缸一对。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民国时期谭延闿墓的老照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谭延闿的墓地上,有许多精美的石质祭器,一种说法是由北京圆明园挪用或改制过来的,还有一说是从清代大臣肃顺墓地征集而来,颇为鲜见。当时营建谭墓时,急需石器,一时难以请到手艺高明的石匠,于是通过北京琉璃厂古董商胡某,与肃顺后人商量,以大洋2000元的代价买下了肃顺墓前的部分石器,可这个胡某为了大捞一把,把肃顺墓前的石器统统挖掘出来,打算一部分满足谭墓的需要,另一部分则准备卖给外国人。此事被北平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长张继所知,他大发雷霆,下令全部扣押胡某的石器,以古物保管委员会的名义赠献给谭墓,这批石器包括谭墓地面上的石牌坊、华表、石狮、石龟、石柱等物。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谭延闿墓前甬道两侧草坪上各有一对华表,均为汉白玉雕制,纹饰精美,颇具古意。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网上下载图片)华表柱头上的瑞兽是狮子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华表柱上有精美的祥云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华表底座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继续往上走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墓前各有一对石狮和石雕花盆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石狮子外表华丽,保护的很好。石狮的底座放在一个须弥座的石台上,看上去很高。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石狮子的底座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石雕花盆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石雕花盆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石雕花盆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石雕花盆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石雕花盆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石雕花盆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墓室坐落于水泥平台中央,直径9.5米,高3.5米,原内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覆花岗石。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丹陛石上镌刻有九福花纹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墓室为圆形坟包,以钢筋混凝土、花岗岩筑成。据中山陵园管理局刘维才先生撰文回忆:“文革”期间,“红卫兵”多次要求破墓开棺。管理处负责人为形势所迫,只好让办公室同志与南京市政公司联系破墓。1967年夏,经过4昼夜的挖掘,用了24包炸药,才掀开墓包,但还未见到棺木。掘墓人员用铁镐一点一点地刨掉棺木四周夯实的细灰土,又经过一周后,终于见到红漆楠木棺盖了。棺内当时用的防腐剂较多,四周气味熏人,谭延闿的尸体完好,尚有弹性,口中镶的金牙也未变色,棺内没有任何陪葬品。开棺是晚上9点多钟,在场的都是陵园职工,经查看后,用两张芦席卷裹尸体,由4个工人抬到南面日本人侵占南京时建的一座小木炭窑内,浇上汽油点火焚化。从此以后,谭延闿墓无人问津。1981由政府拨款按历史原貌修复的。墓中葬的谭氏遗骸,是由陵园工人去旧窑捡回的骨灰。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网上下载图片)墓包前的汉白玉石祭台,是当年谭墓的原物。祭台长1.9米,宽0.94米,高0.87米。祭台表面雕刻着西洋风格的花卉,造型美观大方。在“文革”时被搬到中山陵园管理处石象路花房收藏。后来坟墓修复时,才将它运回原地。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网上下载图片)
祭台的台面和桌腿是可以分开的两部分,是后来被人为地拼在一起的。台面前后侧面雕刻着连续缠枝花草纹、莲瓣纹、回纹,具有中式风味,而桌腿正反面则浮雕花草纹,中间镂空,具有明显的西洋风格。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网上下载图片)这个汉白玉祭台,相传是圆明园的文物,法国进贡的。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站在墓前往下看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墓前水泥平台于阶两侧设有花岗石方台一对,上面各安放铜鼎一只,是1933年1月9日谭延闿子孙敬献的。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鼎文为“明德唯馨”、“世孝永享”,篆书阴刻,这对铜鼎文革期间也被收藏在中山陵园花房里,才逃过一劫。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网上下载图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墓前宽阔的草坪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门道从草坪中间穿过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南京灵谷寺(六)谭延闿墓2
汉白玉圆壁的睡莲池现在看上去也是黑乎乎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