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2018-01-05 16:55:59)
标签:

明孝陵

石像路

神道

獬豸

麒麟

分类: 有关南京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特别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寝” 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反映的是礼制,但突出的是皇权和政治。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背依钟山环境优美而著名于世。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明孝陵代表着明初皇家建筑的艺术成就,是中国陵墓建筑和陵墓文化的缩影。明孝陵从起点下马坊至地宫所在地的宝顶,纵深达2600多米,沿途分布着30多处不同风格、用途各异的建筑物和石雕艺术品,整体布局宏大有序,单体建筑厚重雄伟,细部装饰工艺精湛,凝聚了当时政治家、艺术家和建筑师们的才智。
   明孝陵神道的最大特点在于建筑与地形地势的完美结合。其不同于历代帝陵神道成直线形,而是完全依地形山势建造为蜿蜒曲折的布局。而且在每一段落的节点处安放石像生来控制空间,形成一派肃穆气氛。石像生下铺垫有完整的六朝砖,使其600年来没有下沉。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石象路神道,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
石象路长615米,路上两侧分列6种12对共24只石兽,每种4只,两蹲两立,自东向西排列着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神道上安置这些石兽,意图有这样几点:为了纪念朱元璋的功德;使谒陵的人感到死者的威严和国家的太平富强;祈望镇妖避邪,以保护陵墓。古代帝王陵墓的神道形式,往往是主人生前宫城御道的再现,就像皇帝出行的仪仗一样,威武雄壮。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石像路两侧有宽阔的辅路,可以走汽车。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先看到石马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常常立下汗马功劳,它具有“老马识途”的智慧,“马不停蹄”的能耐,“一马当先”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钟爱。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一对站立的石马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石兽虽然形体高大,艺术表现手法写实简练,但又有精雕细刻的局部。石象的耳朵:耳廓鼓起,筋脉突露,近于夸张。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马很肥壮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继续往前走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一对卧着的石马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马的鬓毛很漂亮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麒麟是祥瑞之物,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站着的麒麟,身上的鳞甲很清晰。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蹲着的麒麟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大象是兽中巨物,性格温良,寓有“顺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都取材于江苏大连山。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用让众人一路上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站着的石像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83年本人在石像旁留影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蹲着的石像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骆驼俗称沙漠之舟,象征着沙漠与热带,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獬豸是“神羊”,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传舜帝时管刑法的官员皋陶豢养獬豸,如果遇到两人争斗,它能用角抵触无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为公正的神兽,在这里用来标榜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狮子是兽中之王,性凶猛,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古代多用它布置在宫殿、寺庙、衙署、馆所等重要建筑的入口,以壮威势,有保卫建筑主人的象征意义,是人们喜见的传统瑞兽形象。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蹲狮侧面呈三角形,其下颔、胸部和前四肢部处在同一条直线上。蹲狮挺胸不驼背,胸部结实而丰满,前腿直立而后腿蹲伏,腹部一般作收缩的姿态,从而表现其昂扬的雄姿。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这段神道石刻是明孝陵地面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艺术精品。这组石雕对称地排列在神道两侧,南北长800多米,构成威武雄壮的长长队列,使皇陵显得更加圣洁、庄严、肃穆。孝陵石像生是明代陵寝中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组。

南京明孝陵(八)石像路神道
石像路的东头,第一座御桥,红桥。不过桥栏杆被漆成绿色。不知为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