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大金门

(2018-01-07 11:01:29)
标签:

明孝陵

四方城

大金门

孙权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

分类: 有关南京
   明太祖建造孝陵时,下令迁移这一带墓冢、寺庙时曾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让他给我守陵吧”。因此,在建孝陵时,仅将孙权陵前的石麒麟迁往别处。故此,在建明孝陵时孙权墓没有被破坏,而是明孝陵的神道绕过了孙陵岗。
   纵观历史,孙权于公元211年将政治中心从京口迁到秣陵,次年建石头城,改“秣陵” 为“建业”,由此揭开了南京建都史的第一页。公元252年,孙权死后葬于钟山南麓的高岗上,由此又揭开了钟山成为帝陵的第一页。 
   孙权墓是南京地区最早的一座六朝陵墓,其皇后与宣明太子亦葬于此山。为纪念孙权葬于梅花山这一史迹,1993年,中山陵园管理部门在梅花山东麓新建了一座“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院落中心是一尊高大的孙权石像,高5.1米,石像西南侧,有一座扇形孙权故事画廊,嵌有12幅孙权故事浮雕石刻,生动再现了东吴大帝纵横驰骋的一生。纪念馆内,展出了这位东吴大帝的生平事迹。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在石像路神道的中间,站着的大象旁边,有一条路向北。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路上有大面积的草坪,视野开阔,非常养眼。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走着走着就到了孙权纪念馆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位于中山陵园风景区梅花山东麓原寿星宫地块,整个项目占地8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683平方米。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纪念馆主体建筑是一座扇形的环抱式建筑,主馆前方是一片半开放式广场,东吴大帝孙权雕像立于广场的中心位置。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在孙权的雕像前修建了三孔石拱桥,寓意他据长江之险,得水军之利,成割据之势。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高大的孙权雕像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纪念馆的大门在扇形中间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整个纪念馆的建筑布局和形式,采用院落式组合方式和汉代——南朝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穿斗屋架,直坡屋面,屋脊起翘,黑色筒瓦,浅灰色外墙,外露框架饰以汉代通常使用的深栗褐色,突出了汉代建筑古朴雄浑的特点,体现出东吴建筑文化主题。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进入展厅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纪念馆序厅正面台阶上放置了一张吴大帝孙权议政时的桌案,桌案前是前言。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孙权(182—252),三国时吴国的缔造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继承父兄未竟事业,统领江东。先与刘备携手火烧曹操大军于赤壁(今湖北赤壁市),后与曹氏结盟火烧刘备大军于猇亭(今湖北宜昌市猇亭镇),三分天下局面由此确立。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孙权十八岁临危受命,在湖北鄂州登基称帝,随即迁都建业(南京)。他以“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为建国方略,招贤纳俊,延揽人才,即使是敌手诸葛亮的弟弟也照样收到门下。这说明他颇谙为政之要,首先抢占人才制高点。正由于有这样的见识和胸怀,他才能团结住南北的世家大族,敢于重用周瑜和陆逊,使海内望风而归,形成王者气象。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孙权实际统治江东时间超过半个世纪,是三国时期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帝王。追溯南京近2500年的建城史,首次中兴当属东吴大帝孙权建都于此,史称建业,孙权也由此成为在南京定都建城的第一人。建安十六年(211),吴主孙权把政治中心从京口(今镇江)迁往秣陵(今南京),第二年,改秣陵为“建业”,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次被定为国都,成为南京城市史上的重要的转折。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孙权创建的建业城,不仅是当时东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也为后世历代奠定了城市的基本格局。东吴以下,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等王朝相继在此建都,南京遂有“六朝古都”之誉;此后南唐、大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等均定都于此,故又有“十朝都会”之称。可以讲,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基础,始于孙权。
   在位期间,孙权以建业为统治中心,大规模开发江南,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后来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神凤元年(252)病逝,享年71岁,葬蒋山(今钟山),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史称吴大帝。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大金门正北70米是碑亭,俗称“四方城”。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一年(1413)为朱元璋撰述的歌功颂德碑及碑亭。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四方城,是现存明清两代皇家陵寝中同类型建筑体量最大的一例。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四方城南面的台阶中间有石丹陛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石丹陛上有龙纹图案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原碑亭为砖石砌筑,平面呈正方形,中间有一条甬道,穿过甬道可以登上明楼。
亭子的结构顶部已荡然无存,现仅存四壁,每壁各有一个宽5米的拱形门洞,外观如一个城堡,故俗称“四方城”。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2012年5月,四方城,即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修缮加顶工程开工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四方城墙基是条石所砌,石上有精美花纹。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卷草花纹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白色的石头可能是后配的,很新。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有的石头已经损伤了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还有修补过的痕迹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从1376年明孝陵筹建起,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立“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前后经历了38年之久,孝陵工程才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立这块“功德碑”呢?这话说来就与朱棣如何夺取皇位的一段历史有关了。朱元璋太子朱标,早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病死了,只好册立只有16岁的皇太孙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建文皇帝。其时身在北京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兵南下。经历了四年的“靖难之役”,攻下南京,夺取了政权,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永乐大帝。所以朱棣大书特书朱元璋功德的背后,实在是大树特树自己的权威。为此,朱棣原先曾在南京东郊的阳山派了万民工开凿了一块巨碑,其碑帽、碑身、碑座加起来高达72米,但因为实在太大无力搬运,加之民心已顺,天下太平,于是也就弃之不用了。后来另找了一块,这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功德碑。可是,阳山碑材,至今犹在,堪称“吉尼斯世界纪录”,已成为明代遗迹一大景观。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刻着明成祖朱律颂扬其父朱元璋“功德”的文字。全文长达2746宇,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具成,碑座是一只巨大的龟形动物,高2.08米,古人称为“贔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特别能负重。整碑通高8.78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在古代,又是怎样把这样高大的石碑立到“龟”背上的呢?据《文沙披海》记载,树立这块碑时,因龟趺太高,石碑怎么也立不上去,可把管这项工程的人急坏了!一天,他梦见神人对他说:“想立此碑,必须使‘龟’看不见碑,碑看不见‘龟’”。醒后,他想了一想就明白了。到了工地后,他叫人运土把“龟”埋起来,然后顺土坡将碑拉上去,待碑立起来后,再把土去掉。这说法,虽有迷信色彩,但“堆土法”看来还是合乎科学道理的。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大金门,在下马坊西北750余米处,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门。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大金门原为黄色琉璃瓦重檐式建筑,现存砖石砌筑的墙壁,下部为石造须弥座,面阔26.66米,进深8.09米,墙壁辟有3个券门洞,中门较高为5.05米,左右两门高4.25米。原门的顶部及东西两侧的陵园红墙早已不存,但仔细辨认,还能从大门侧面墙上看到与红墙连接的痕迹。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在大门正面底部,石造须弥座上,可见束腰处有浅雕的石刻碗花。
南京明孝陵(九)四方城 <wbr>大金门
大金门南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