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来,一如既往的先打开书院公众号推送的优秀文章。书院今天集中推送了本月8至9日书院师生参加的“踏访运河之都国学之旅”心得感悟。拜读四位老师关于淮安游学的文章,字里行间涌动的能量,让我清晰地读懂了书院游学与独自旅游的本质区别。独自带孩子旅游或许能让孩子看遍风景、记录见闻,但书院的游学却能让风景开口说话,让历史与圣贤的精神穿透时空,在孩子心中种下大道的种子。而以文化为魂、以引领为翼的游学体验,则是独自旅游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四位老师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对书院的感恩之情,他们分享了自己和孩子在这次游学中的成长。从他们的感悟中以及我自己跟随先生的几次游学经历中,深深的感到了书院游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把浏览风景升华为增能长慧,让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景物,更是背后的精神内核。李佳梅老师在吴承恩故居的困惑极具代表性,若没有先生的现场讲学,她眼中或许只剩家境优渥的文人故居,无法读懂《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心灵史诗。
先生在现场的解读如明灯引路,点出唐僧恒定的道心才是取经团队的灵魂,让真经在路途,觉悟在过程的人生智慧深入人心。反观我自己,虽然多年前也去过那里,但是那时真的是走马观花,面对吴承恩故居可能只是惊叹建筑精巧,面对周恩来故居或许只记得青砖小院的模样,而那些景物背后的精神价值,却遥不可及。书院游学的价值,就是通过智者的引领,让我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每一处风景都成为滋养心灵的文化载体。
先生在这两天的游学中,先后作了《考生命大学,取人生真经》、《读书做圣贤,立志报家国》为主题的现场讲学。他告诫大家,要用心承接古圣先贤的能量,取得人生的真经:心是一切的根源,爱是一切的答案。张国海老师说,游学获取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能融入生命系统的能量,这种能量来自先生的现场赋能,来自与同行师生的同频共振,更来自对圣贤的恭敬连接。李佳梅老师向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历代圣贤、祖先和师长行鞠躬礼时的热泪盈眶,正是心灵与文化源头产生连接的证明;武云辉老师的儿子从拒绝分享到主动发言,这种自我突破也源于游学场域中正向能量的滋养……
我们独自旅游时,孩子的情绪与感悟只能独自消化,遇到困惑无人点拨,内心的触动也难以沉淀。而在书院的游学中,先生的每一次开示、同伴的每一次交流,都在强化这种成长的能量。就像书院的孩子诵读经典后,能轻松背诵文言文、学习能力突飞猛进,这种变化并非单纯的知识积累,而是文化能量长期浸润的结果。
这次游学,应该说意义更为深远,它为孩子播下志向的种子,让成长有了清晰的方向。王世博老师在周恩来纪念馆的感悟尤为深刻,他说,先生“读书做圣贤,立志报家国”的开示,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能触动心灵的人生追求。独自旅游或许让我们眼睛受益,而书院的游学却能让我们明白为何而出发,明白将个人梦想与家国命运相连的志向。正如先生所说,立志不必惊天动地,却要发自内心、利于他人。
四位老师的感悟,让我更加确信,书院的游学是“有方向的成长”,而独自旅游则是“无目的的漫游”。独自旅游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书院的游学是让我们在认识世界的同时,看清自己的内心与方向。这种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完美融合的体验,能让我们在行走中明悟真理,在浸润中增长智慧。愿我们与孩子都能在这样的游学中,承续文化血脉,点亮人生初心,让每一段旅程成为成长的阶梯。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7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南通分院骨干义工
艳秋。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11月1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