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王世博老师文章:书院人都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2025年11月8日至9日,我和孩子跟随书院参加了中国运河之都淮安的游学活动。我们先后参观了淮安府暑、吴承恩故居、河下古镇、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和中国漕运博物馆。在吴承恩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先生分别以《考生命大学,取人生真经》、《读书做圣贤,立志抱家国》为题进行现场讲学,为我们修身赋能。先生告诫我们,要用心承接古圣先贤的能量,取得人生的真经:心是一切的根源,爱是一切的答案。先生启示我们:要向周恩来总理学习,认真读诵传统文化经典,立下为中华民族、天下众生的无我利他的志向。
先生两场讲学内容跨越500多年,但修身修心、无我利他的精神实质一以贯之。先生的讲学赋能也为我解开了一个修身学习的困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每次政治理论学习我总感觉没能进入自己的内心,而是作为一些外在知识和硬性规定去学习。通过这次游学,我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人和古圣先贤是一脉相承的。古有“天下为公”,今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古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有“为人民服务”;古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今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古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但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还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基与源泉,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文化,涌现出了方志敏、董存瑞、江竹筠、黄继光等为建立保卫新中国而献身的英雄模范;在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涌现出了钱学森、于敏、雷锋、焦裕禄、黄大年等不计个人得失的榜样楷模。
这些楷模都践行了无我利他、天下为公的文化理念,从这一点都可以称为“圣人”。中国共产党人发展创造了中华文化,开创了新中国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我们应该并豪不犹豫地树立文化自信。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在这些成就的证明下,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选择的道路、理论和制度一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这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章程》开篇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明确指明“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还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这些无一不体现了无我利他的实质要求。王阳明对“何为天下第一等事?”的自问自答是“读书做圣贤”。《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共产党员的要求是做新时代的圣人。
先生多次教导我们修身不在深山老林,而在日常生活。党的政治理论学习也是修身,在日常工作中和谐统一地践行党章要求和传统文化更是不折不扣的修身。先生总是强调“我们书院人一定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热爱自己的故乡!什么是文化自信?坚定相信中华文化的先进性,并在自己的人生中落地实践,这就是文化自信。”书院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坚定的守护者、继承者与弘扬者。我为自己是书院的一员而自豪!
感恩先生,感恩书院!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题图说明:汉风先生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做《读书做圣贤,立志抱家国》主题讲学。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2025级国学班弟子、第74期国学启蒙班小弟子王誉贺家长

加载中…